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选题依据 | 第11-13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3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3.1 有关民族精神认同的研究 | 第14-16页 |
3.1.1 有关认同的研究 | 第14-15页 |
3.1.2 有关精神的内涵 | 第15页 |
3.1.3 有关民族精神科学内涵 | 第15-16页 |
3.2 有关武术的研究 | 第16-17页 |
3.2.1 武术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3.2.2 武术的精神文化研究 | 第17页 |
3.3 武术对民族精神认同的研究 | 第17-19页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9-22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4.2.1 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4.2.2 问卷调查法 | 第19-21页 |
4.2.3 逻辑分析法 | 第21页 |
4.2.4 数理统计法 | 第21-22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22-43页 |
5.1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 第22-24页 |
5.2 兰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知 | 第24-26页 |
5.2.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 第24-25页 |
5.2.2 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 第25页 |
5.2.3 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5-26页 |
5.2.4 民族精神必须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教育全过程 | 第26页 |
5.3 兰州市大学生以武术为途径对民族精神的认知 | 第26-31页 |
5.3.1 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和合”精神 | 第27-28页 |
5.3.2 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 第28-29页 |
5.3.3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 第29-30页 |
5.3.4 厚德载物的兼容并包精神 | 第30-31页 |
5.4 武术对兰州市大学生民族精神认同的影响 | 第31-43页 |
5.4.1 武术构筑民族精神 | 第31-34页 |
5.4.2 武术培育民族精神 | 第34-36页 |
5.4.3 武术丰富民族精神内涵 | 第36-39页 |
5.4.4 武术促进民族精神认同 | 第39-43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3-44页 |
6.1 结论 | 第43页 |
6.2 建议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件 | 第46-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