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LEER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2.1 国外LEER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国内LEER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3 LEER技术难点分析 | 第19-20页 |
1.3 可拓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基础知识 | 第25-34页 |
2.1 可拓设计概述 | 第25页 |
2.2 基本可拓创新方法 | 第25-31页 |
2.2.1 可拓模型建立方法 | 第25-26页 |
2.2.2 拓展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2.2.3 可拓变换方法 | 第27-28页 |
2.2.4 优度评价法 | 第28-31页 |
2.3 可拓设计方法 | 第31-32页 |
2.4 矛盾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于KANO需求模型与动力学设计原理的可拓设计方法 | 第34-44页 |
3.1 Kano需求模型概述 | 第34-35页 |
3.2 基于动力学设计的收敛评估方法 | 第35-38页 |
3.2.1 动力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 第35-36页 |
3.2.2 收敛评估方法 | 第36-38页 |
3.3 基于Kano需求模型及动力学设计的可拓设计方法的一般步骤 | 第38-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LEER结构可拓概念设计 | 第44-68页 |
4 LEER的Kano需求分类及特征集与衡量指标的确定 | 第44-48页 |
4.2 建立LEER初始可拓模型并建立其子物元 | 第48-49页 |
4.3 LEER机构类子物元的拓展分析与可拓变换 | 第49-51页 |
4.4 LEER部件类子物元的拓展分析与可拓变换 | 第51-55页 |
4.5 机构类子物元的动力学设计收敛 | 第55-59页 |
4.6 部件类子物元的优度评价收敛 | 第59-62页 |
4.7 子物元较优解的组合并进行综合优度评价 | 第62-64页 |
4.8 LEER概念设计三维模型 | 第64-67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LEER自适应座椅装置设计 | 第68-81页 |
5.1 起立坐下过程中矛盾问题可拓模型的建立 | 第68-70页 |
5.2 条件的拓展分析与可拓变换 | 第70-72页 |
5.3 坐下起立运动分析 | 第72-75页 |
5.4 样机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75-80页 |
5.4.1 LEER自适应座椅的设计 | 第75-79页 |
5.4.2 ADAMS仿真分析 | 第79-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LEER虚拟样机仿真分析与实验 | 第81-89页 |
6.1 LEER概念设计方案虚拟样机仿真与分析 | 第81-84页 |
6.1.1 三维模型的导入 | 第81页 |
6.1.2 仿真约束的建立 | 第81-82页 |
6.1.3 行走运动仿真及分析 | 第82-84页 |
6.2 LEER穿戴行走实验 | 第84-87页 |
6.2.1 样机机械系统 | 第84-85页 |
6.2.2 样机电机及传感系统 | 第85-86页 |
6.2.3 穿戴实验准备 | 第86页 |
6.2.4 健康人穿戴行走实验 | 第86-87页 |
6.2.5 下肢截瘫病人穿戴行走实验 | 第8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