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制剧的接受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一、对网络自制剧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二、对接受美学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三、对大众传播的相关研究 | 第13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及接受过程研究 | 第15-21页 |
第一节 萌芽期:应运而生 | 第15-16页 |
一、阶段特征:草根性、业余化 | 第15-16页 |
二、接受情况:收视低、评价低 | 第16页 |
第二节 探索期:渐露锋芒 | 第16-18页 |
一、阶段特征:定制性、商业化 | 第17页 |
二、接受情况:收视提高、评价较低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发展期:遍地开花 | 第18-21页 |
一、阶段特征:专业性、精品化 | 第18-19页 |
二、接受情况:收视高、评价提高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网络自制剧的接受主体研究 | 第21-34页 |
第一节 受众特征:“两高一低” | 第21-24页 |
第二节 接受心理:“互动狂欢” | 第24-29页 |
一、逆反心理:众生平等的狂欢广场 | 第24-26页 |
二、求趣心理:快感与颠覆的狂欢取向 | 第26-28页 |
三、求异心理:权利“脱冕”的狂欢仪式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受众使用与满足分析 | 第29-34页 |
一、受众的接受动机 | 第30-32页 |
(一)个人情绪表达 | 第30-31页 |
(二)社交因素 | 第31页 |
(三)休闲因素 | 第31-32页 |
二、接受的满足程度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网络自制剧的接受客体研究 | 第34-47页 |
第一节 创作动机及选材:追逐“潜在的读者” | 第34-38页 |
一、紧抓社会热点 | 第35-36页 |
二、开发热门IP | 第36-37页 |
三、重构经典作品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开放性的结构方式:制造“偏离效应” | 第38-41页 |
一、平面式讲述方式 | 第38-39页 |
二、非常态台词构建 | 第39-40页 |
三、开放式结局展现 | 第40-41页 |
第三节 作品风格及内涵:后现代艺术主题 | 第41-47页 |
一、后现代人物形象的无根感 | 第42-43页 |
二、追逐与拒绝的生存状态 | 第43-45页 |
三、戏谑语调下的失意情怀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