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部分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图 | 第11-12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二) 技术路线图 | 第11-12页 |
三、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12-13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预期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一) 预期创新点 | 第13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一、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14-15页 |
(二) 创新理论 | 第15页 |
(三) 效率理论 | 第15-16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7-21页 |
(三)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简介及现状分析 | 第22-27页 |
一、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简介 | 第22-23页 |
二、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一) 产值逐年攀升,部分产业初具规模 | 第23-24页 |
(二) 相关产业或企业形成特色,掌握一定技术优势 | 第24-25页 |
(三) 依托地区原有条件,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率测度及分析 | 第27-41页 |
一、模型的构建 | 第27-29页 |
(一) DEA模型简介 | 第27-28页 |
(二) DEA模型分类 | 第28-29页 |
二、指标的选取 | 第29-30页 |
(一)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29-30页 |
(二)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 第30页 |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 | 第30-34页 |
(一) 数据的搜集 | 第30-31页 |
(二) 各指标数据相关性测度 | 第31-32页 |
(三) 数据的处理 | 第32-34页 |
四、数据结果的分析与说明 | 第34-41页 |
(一) 综合效率分析 | 第34-36页 |
(二) 纯技术效率分析 | 第36-37页 |
(三) 规模效率分析 | 第37-38页 |
(四) 投入冗余产出不足分析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基于实证结果的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机理探析 | 第41-45页 |
一、安徽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分析 | 第41-43页 |
二、基于实证结果的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一) 各产业所处发展阶段以及基础条件不同 | 第43页 |
(二) 长期以来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 第43页 |
(三) 各产业资源投入及市场培育程度存在差异 | 第43-44页 |
(四) 面临国内外同类产业的竞争压力 | 第44-45页 |
第六章 相关政策建议 | 第45-49页 |
一、区分不同产业发展阶段,不同产业不同对待 | 第45页 |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 | 第45-46页 |
三、合理配置产业规模,做大做强骨干企业 | 第46-47页 |
四、加强市场培育力度,引领市场需求 | 第47-48页 |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国际国内合作 | 第48-49页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 | 第49-51页 |
一、研究总结 | 第49-50页 |
二、未来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附件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