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7-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7-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内外产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国内外关于软件外包产业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 | 第20-27页 |
2.1 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1.1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介绍 | 第20-21页 |
2.1.2 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2.2 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 第24-27页 |
2.2.1 软件外包产业的特征分析 | 第24-25页 |
2.2.2 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7-42页 |
3.1 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 | 第27-28页 |
3.1.1 战略管理理论视角的软件外包业宏观竞争力 | 第27页 |
3.1.2 经营管理理论视角的软件外包业微观竞争力 | 第27-28页 |
3.2 软件外包产业宏观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8-34页 |
3.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28-29页 |
3.2.2 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29-31页 |
3.2.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 | 第31-34页 |
3.2.3.1 因子分析法原理介绍 | 第32页 |
3.2.3.2 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 | 第32-34页 |
3.3 软件外包产业微观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4-42页 |
3.3.1 基于QFD的软件外包微观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设计 | 第35-42页 |
3.3.1.1 质量功能展开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步骤 | 第36页 |
3.3.1.2 软件外包产业微观竞争力评价质量屋的构建 | 第36-42页 |
第四章 福建省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 第42-56页 |
4.1 基于聚类分析和数据包络的软件外包产业宏观竞争力评价 | 第42-45页 |
4.1.1 聚类分析法介绍 | 第42页 |
4.1.2 数据包络分析法介绍 | 第42-43页 |
4.1.3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软件外包产业宏观竞争力分类评价 | 第43-45页 |
4.1.4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软件外包产业宏观竞争力综合评价 | 第45页 |
4.2 福建省软件外包产业宏观竞争力实证研究 | 第45-47页 |
4.3 基于ANP的软件外包产业微观竞争力评价 | 第47-51页 |
4.3.1 网络层次分析法介绍 | 第47-48页 |
4.3.2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顾客需求权重的确定 | 第48-51页 |
4.3.2.1 顾客需求网络层次结构的设计 | 第48页 |
4.3.2.2 顾客需求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8-50页 |
4.3.2.3 顾客需求权重向管理机制的映射 | 第50-51页 |
4.4 福建省软件外包产业微观竞争力实证研究 | 第51-53页 |
4.5 福建省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 第53-5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9页 |
5.1 论文的结论 | 第56-57页 |
5.2 论文研究局限 | 第57页 |
5.3 论文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科研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