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鲁棒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1.1 课题来源第8页
    1.2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第8-11页
        1.2.1 课题提出的背景第8-10页
        1.2.2 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3 相关领域国内外现状第11-13页
        1.3.1 热误差建模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温度测点优化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及其鲁棒性指标第15-29页
    2.1 数控机床实验数据来源与预处理第15-16页
    2.2 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理论及MATLAB建模第16-26页
        2.2.1 RBF神经网络理论及相应MATLAB建模第16-22页
        2.2.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理论及相应MATLAB建模第22-26页
    2.3 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鲁棒性指标分析第26-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鲁棒性测试第29-53页
    3.1 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抗噪鲁棒性测试第29-47页
        3.1.1 基于RBF神经网络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抗噪鲁棒性测试第29-38页
        3.1.2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数控机床热误差模型抗噪鲁棒性测试第38-47页
    3.2 对突发状况适应能力的鲁棒性测试第47-52页
        3.2.1 基于RBF神经网络热误差模型对突发状况鲁棒性测试第47-49页
        3.2.2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热误差模型对突发状况鲁棒性测试第49-52页
    3.3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基于云模型的鲁棒性评价机制研究第53-62页
    4.1 云模型概述第53-57页
        4.1.1 云的定义第53-54页
        4.1.2 云的数字特征第54-57页
    4.2 鲁棒性评价模型第57-59页
        4.2.1 鲁棒性等级划分第57-58页
        4.2.2 权重的确定第58-59页
        4.2.3 综合评价模型第59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9-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5.1 全文工作总结第62-63页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E氧化沟流场的数值模拟与优化研究
下一篇:生物矿化对SiO2和Fe2O3结构和性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