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中国东部内陆水域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4-22页
        1.1.1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第15-19页
        1.1.2 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第19-20页
        1.1.3 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1.2 中国内陆水域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第22页
    1.3 研究方案第22-24页
        1.3.1 研究目标第22页
        1.3.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第24-45页
    2.1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第24-30页
        2.1.1 地理位置第24页
        2.1.2 气候特征第24-25页
        2.1.3 植被与土壤状况第25页
        2.1.4 中国东部内陆水域水体类型及分布第25-30页
    2.2 研究方法第30-45页
        2.2.1 样地概况第30-31页
        2.2.2 样品采集第31-32页
        2.2.3 生境调查第32页
        2.2.4 样品分析测定第32-34页
        2.2.5 功能群划分的原则与方法第34-44页
        2.2.6 气象数据第44页
        2.2.7 数据分析第44-45页
第三章 中国东部内陆水域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第45-81页
    3.1 引言第45-4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3.2.1 研究地点第46页
        3.2.2 样品采集第46页
        3.2.3 样品分析第46页
        3.2.4 统计分析第46-47页
    3.3 结果第47-75页
        3.3.1 中国东部内陆水域水生植物C、N、P含量和元素比率特征第47-49页
        3.3.2 中国东部内陆水域水生植物元素间的相关关系第49-52页
        3.3.3 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第52-57页
        3.3.4 不同亲缘关系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第57-72页
        3.3.5 属的不同分布区类型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第72-75页
    3.4 讨论第75-80页
        3.4.1 中国东部内陆水域水生植物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第75页
        3.4.2 中国东部内陆水域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差异第75-78页
        3.4.3 不同区域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差异第78-79页
        3.4.4 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第79-80页
    3.5 小结第80-81页
第四章 中国东部内陆水域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地理分布格局及驱动力研究第81-113页
    4.1 引言第81-82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82-83页
        4.2.1 研究地点第82页
        4.2.2 样品采集第82页
        4.2.3 生境调查第82页
        4.2.4 样品分析第82页
        4.2.5 统计分析第82-83页
    4.3 结果第83-101页
        4.3.1 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梯度格局第83页
        4.3.2 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海拔梯度格局第83-86页
        4.3.3 环境因子对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第86-98页
        4.3.4 中国东部内陆水域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地理分布格局的驱动力第98-101页
    4.4 讨论第101-111页
        4.4.1 中国东部内陆水域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纬度梯度格局第101-103页
        4.4.2 中国东部内陆水域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海拔梯度格局第103-104页
        4.4.3 环境因子对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第104-109页
        4.4.4 中国东部内陆水域水生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地理分布格局的驱动力第109-111页
    4.5 小结第111-11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117页
    5.1 主要结果第113-115页
    5.2 创新点第115页
    5.3 不足之处及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2页
博士生期间完成的论文情况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根干细胞发育以及向重力反应中AtIAA15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高通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一致性排序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