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缓冲带对洱海低污染水的净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6-3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1.2 湖泊流域低污染水第17-21页
        1.2.1 湖泊流域低污染水概述第17页
        1.2.2 湖泊流域低污染水的来源第17-18页
        1.2.3 湖泊流域低污染水治理措施第18-21页
    1.3 缓冲带概述第21-26页
        1.3.1 缓冲带的概念第22-23页
        1.3.2 缓冲带的植被第23页
        1.3.3 缓冲带的类型第23-24页
        1.3.4 缓冲带的作用第24-25页
        1.3.5 缓冲带的管理第25-26页
    1.4 缓冲带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6-29页
        1.4.1 缓冲带的净化机理第26-28页
        1.4.2 缓冲带处理低污染水的研究第28-29页
    1.5 洱海环境概况第29-32页
        1.5.1 湖泊特征第29-30页
        1.5.2 气候第30-31页
        1.5.3 水文第31页
        1.5.4 植被第31-32页
        1.5.5 洱海缓冲带第32页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32-34页
        1.6.1 主要内容第32-33页
        1.6.2 创新点第33-34页
第2章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第34-44页
    2.1 试验材料第34-36页
        2.1.1 生态碎石缓冲带试验材料第34页
        2.1.2 水生植物缓冲带试验材料第34-35页
        2.1.3 全系列植物缓冲带试验材料第35-36页
    2.2 化学试剂和试验设备第36-37页
    2.3 中试研究方法第37-42页
        2.3.1 生态碎石缓冲带中试试验第38-39页
        2.3.2 水生植物缓冲带中试试验第39-41页
        2.3.3 全系列植物缓冲带中试试验第41-42页
    2.4 水样、土壤指标测定方法第42-44页
第3章 生态碎石缓冲带净化低污染水的效果第44-67页
    3.1 生态碎石缓冲带对氮的去除效果第44-53页
        3.1.1 对低污染水各形态氮及冲击负荷影响第44-47页
        3.1.2 各形态氮浓度的沿程变化趋势第47-48页
        3.1.3 pH值变化趋势及植物对增强氮去除效果分析第48-51页
        3.1.4 生态碎石缓冲带除氮最佳宽度分析第51-53页
        3.1.5 本节结论第53页
    3.2 生态碎石缓冲带对磷的去除效果第53-62页
        3.2.1 对低污染水各形态磷及冲击负荷影响第53-56页
        3.2.2 各形态磷浓度的沿程变化趋势第56-57页
        3.2.3 pH值变化趋势及植物对影响磷去除效果分析第57-60页
        3.2.4 生态碎石缓冲带除磷最佳宽度分析第60-62页
        3.2.5 本节结论第62页
    3.3 生态碎石缓冲带对CODcr的去除效果第62-66页
        3.3.1 对低污染水CODCr冲击负荷影响第62-64页
        3.3.2 CODcr浓度及去除率的沿程变化趋势、最佳宽度分析第64-66页
        3.3.3 本节结论第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水生植物缓冲带净化低污染水的效果第67-84页
    4.1 水生植物缓冲带对氮的去除效果第67-77页
        4.1.1 对低污染水中氮的去除影响效果第67-70页
        4.1.2 各形态氮浓度的沿程变化趋势第70-73页
        4.1.3 pH值变化趋势及植物对增强氮去除效果分析第73-75页
        4.1.4 水生植物缓冲带除氮最佳宽度分析第75-76页
        4.1.5 本节结论第76-77页
    4.2 水生植物缓冲带对磷的去除效果第77-83页
        4.2.1 对低污染水中磷的去除影响效果第77-79页
        4.2.2 各形态磷浓度的沿程变化趋势第79-81页
        4.2.3 pH值变化趋势及植物对增强磷去除效果分析第81-82页
        4.2.4 水生植物缓冲带除磷最佳宽度分析第82-83页
        4.2.5 本节结论第83页
    4.3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5章 全系列植物缓冲带净化低污染水的效果第84-91页
    5.1 全系列植物缓冲带对氮的去除效果第84-87页
    5.2 全系列植物缓冲带对磷的去除效果第87-90页
    5.3 pH值变化第90页
    5.4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结论与建议第91-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项目)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丙沙星对污水处理中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对完善我国政府环境问责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