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MIL-68(Fe)及其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3页
    1.1 光催化的概况第10-13页
        1.1.1 光催化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光催化基本原理第10-12页
        1.1.3 光催化技术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第13-21页
        1.2.1 MOFs的结构第13页
        1.2.2 MOFs的特点第13-16页
            1.2.2.1 大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第13-14页
            1.2.2.2 结构灵活可调性第14-15页
            1.2.2.3 金属配位点不饱和性第15-16页
        1.2.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的应用第16-19页
            1.2.3.1 气体的储存第16页
            1.2.3.2 气体的吸附与分离第16-17页
            1.2.3.3 药物传输第17页
            1.2.3.4 催化领域第17-18页
            1.2.3.5 其他催化领域第18-19页
        1.2.4 MOFs在光催化中的应用第19-21页
            1.2.4.1 光降解有机污染物第19页
            1.2.4.2 光解水第19-20页
            1.2.4.3 有机合成第20页
            1.2.4.4 二氧化碳还原第20-21页
    1.3 本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1-23页
        1.3.1 立题依据第21-22页
        1.3.2 研究方案第22页
        1.3.3 论文的创新性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3-28页
    2.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3-25页
        2.1.1 主要实验试剂第23-24页
        2.1.2 主要实验仪器第24-25页
    2.2 催化剂的表征第25-26页
        2.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25页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5页
        2.2.3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第25页
        2.2.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第25页
        2.2.5 光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5-26页
        2.2.6 比表面积测试(BET)第26页
        2.2.7 透射电镜(TEM)第26页
        2.2.8 电子自旋共振(ESR)第26页
    2.3 反应装置第26-28页
        2.3.1 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反应装置第26-27页
        2.3.2 光催化4-硝基苯胺加氢反应装置第27-28页
第三章 MIL-68(Fe)作为新型可见光驱动光催化剂在去除水污染物中的应用第28-42页
    3.1 引言第28-29页
    3.2 实验部分第29-30页
        3.2.1 催化剂的制备第29页
        3.2.2 催化剂的表征第29-30页
        3.2.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3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0-40页
        3.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30-31页
        3.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1-32页
        3.3.3 红外(FT-IR)分析第32页
        3.3.4 比表面积(BET)表征和孔结构分析第32-33页
        3.3.5 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第33-34页
        3.3.6 光电性能测试第34-35页
        3.3.7 光催化性能评价和可能的反应机理探究第35-40页
            3.3.7.1 光催化还原Cr(Ⅵ)第35-38页
            3.3.7.2 光催化“双功能”降解Cr(Ⅴ)和染料第38-40页
            3.3.7.3 可能的机理研究第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CdS@MIL-68(Fe)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对4-硝基苯胺光催化加氢第42-57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实验部分第42-44页
        4.2.1 催化剂的制备第43页
        4.2.2 催化剂的表征第43页
        4.2.3 催化剂活性的评价第43-4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4-55页
        4.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第44-45页
        4.3.2 形貌分析(TEM)第45-46页
        4.3.3 光吸收性能(DRS)分析第46页
        4.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第46-47页
        4.3.5 光沉积合成复合物机理第47-48页
        4.3.6 光催化性能评价和可能的反应机理探究第48-55页
            4.3.6.1 光催化还原4-硝基苯胺(4-NA)第48-50页
            4.3.6.2 CdS@MIL-68(Fe)的BET及其CdS含量的测定第50-51页
            4.3.6.3 光电流和电化学测试第51-52页
            4.3.6.4 ESR测试第52-54页
            4.3.6.5 可能的光催化反应机理探究第54-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结论第57-58页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9页
致谢第69-70页
个人简历第70-7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铋基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小分子在若干后过渡双金属表面吸附与解离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