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1.2 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1.2.1 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概述 | 第17-18页 |
1.2.2 冷热电联产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1.2.3 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评价 | 第21-23页 |
1.3 (火用)经济学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1.3.1 (火用)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第23-24页 |
1.3.2 基本原理与概念 | 第24-26页 |
1.3.3 (火用)经济分析方法在(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应用 | 第26-27页 |
1.3.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7-29页 |
第2章 基于品位的(火用)经济成本计算方法 | 第29-39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常用的成本分摊方法 | 第29-33页 |
2.2.1 提取法 | 第30页 |
2.2.2 等同法 | 第30-31页 |
2.2.3 副产品法 | 第31页 |
2.2.4 其他改进的成本分摊方法 | 第31-33页 |
2.3 基于品位的(火用)经济成本计算方法 | 第33-37页 |
2.3.1 品位关联成本分摊法的基本思想 | 第33页 |
2.3.2 品位关联成本分摊法 | 第33-36页 |
2.3.3 最终产品成本量化指标 | 第36-37页 |
2.3.4 基于品位的(火用)经济成本计算方法 | 第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额定工况(火用)经济分析 | 第39-67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热力系统建模及热力学分析 | 第39-47页 |
3.2.1 热力系统建模 | 第39-43页 |
3.2.2 模型验证 | 第43-47页 |
3.2.3 系统额定工况热力参数 | 第47页 |
3.3 热经济学成本建模 | 第47-56页 |
3.3.1 物理结构图 | 第48页 |
3.3.2 生产结构图 | 第48-50页 |
3.3.3 设备成本估算方程 | 第50-52页 |
3.3.4 特征方程和(火用)经济成本方程 | 第52-53页 |
3.3.5 品位关联分摊法的应用 | 第53-56页 |
3.4 热经济学成本分析与讨论 | 第56-64页 |
3.4.1 热经济学结构理论模型验证 | 第56页 |
3.4.2 产品成本比较 | 第56-59页 |
3.4.3 成本分摊方程比较 | 第59-63页 |
3.4.4 新(火用)经济成本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 第63-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4章 系统变工况时(火用)经济成本分析及评价 | 第67-81页 |
4.1 引言 | 第67页 |
4.2 系统变工况时热力性能分析 | 第67-70页 |
4.2.1 变工况时冷热电负荷变化 | 第67-68页 |
4.2.2 系统变工况时(火用)分析 | 第68-70页 |
4.3 系统变工况时(火用)经济性分析 | 第70-76页 |
4.3.1 变工况时产品单位能量成本变化 | 第70-71页 |
4.3.2 变工况时各部件成本分摊 | 第71-74页 |
4.3.3 (火用)分析与(火用)成本分析结果对比 | 第74-76页 |
4.4 热经济学评价 | 第76-78页 |
4.4.1 评价指标 | 第76-77页 |
4.4.2 评价分析 | 第77-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1-83页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82-83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9-91页 |
硕士学位论文科研项目背景 | 第91-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