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械手论文

龙门式真空吸附机械手的设计与主梁结构优化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龙门式机械手的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龙门式机械手的优点第13页
    1.3 龙门式机械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优化设计和ANSYS软件介绍第14-15页
        1.4.1 优化设计第14-15页
        1.4.2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简介第15页
    1.5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6-17页
    1.7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龙门式真空吸附机械手设计第18-42页
    2.1 龙门式真空吸附机械手的实现方案选择第18-22页
        2.1.1 龙门式结构的特点第18页
        2.1.2 直线运动单元概述及选取第18-20页
        2.1.3 龙门式机械手的总体动作流程第20页
        2.1.4 龙门式机械手总体布置方案、比较及选取第20-22页
    2.2 龙门式机械手真空吸盘吸附系统设计第22-33页
        2.2.1 真空吸附系统重要参数计算第22-28页
        2.2.2 真空吸盘矩阵布局设计第28-33页
    2.3 龙门式机械手线性滑轨基本额定动载荷计算第33-36页
    2.4 龙门式真空吸附机械手的主要技术参数第36-37页
    2.5 龙门式真空吸附机械手的结构设计第37-40页
        2.5.1 龙门架结构设计第37页
        2.5.2 Y轴水平传送机构结构设计第37-38页
        2.5.3 Z轴垂直升降机构结构设计第38-39页
        2.5.4 真空吸盘吸取机构结构设计第39-40页
        2.5.5 龙门式机械手的总体结构第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龙门式真空吸附机械手主梁的拓扑优化与静态性能分析第42-62页
    3.1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2-46页
        3.1.1 模型的简化第42-43页
        3.1.2 几何模型的建立第43页
        3.1.3 设置材料特性第43-44页
        3.1.4 定义组件接触区域第44页
        3.1.5 网格划分第44-45页
        3.1.6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的有限元模型第45-46页
    3.2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的拓扑优化和静态性能分析第46-51页
        3.2.1 静态分析与拓扑优化的理论第46-47页
        3.2.2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在典型工况下的静态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7-49页
        3.2.3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在最不稳定工况下的拓扑优化第49页
        3.2.4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的拓扑优化结果分析与二次结构设计第49-50页
        3.2.5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拓扑优化前后的静态分析结果对比第50-51页
    3.3 龙门式机械手齿轮齿条接触分析第51-55页
        3.3.1 接触问题的基本理论第51-52页
        3.3.2 接触迭代法第52-53页
        3.3.3 接触单元第53页
        3.3.4 接触面与目标面的确定第53页
        3.3.5 齿轮齿条副的接触结果分析第53-55页
    3.4 龙门式机械手齿轮疲劳寿命分析第55-60页
        3.4.1 疲劳分析理论第56-59页
        3.4.2 齿轮疲劳寿命结果分析第59-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龙门式真空吸附机械手主梁的动态分析第62-78页
    4.1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的模态分析第62-66页
        4.1.1 模态分析理论第62-64页
        4.1.2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的模态分析第64-65页
        4.1.3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的模态结果分析第65-66页
    4.2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的谐响应分析第66-69页
        4.2.1 谐响应分析理论第66-68页
        4.2.2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的谐响应分析第68页
        4.2.3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的谐响应结果分析第68-69页
    4.3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的瞬态动力学分析第69-75页
        4.3.1 瞬态动力学分析理论第69-71页
        4.3.2 载荷力的添加第71页
        4.3.3 阻尼的选取第71-74页
        4.3.4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的瞬态动力学结果分析第74-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8页
第五章 龙门式真空吸附机械手主梁的优化设计第78-94页
    5.1 优化设计第78-81页
        5.1.1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第78页
        5.1.2 动态优化设计的内容第78-79页
        5.1.3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第79-80页
        5.1.4 ANSYS优化设计第80-81页
    5.2 灵敏度分析第81-83页
        5.2.1 灵敏度分析的概述第81-82页
        5.2.2 灵敏度计算的数学意义第82-83页
    5.3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的优化设计变量选取第83-86页
        5.3.1 尺寸优化的一般流程第83-84页
        5.3.2 优化变量的选取第84-86页
    5.4 龙门式机械手中主梁的尺寸灵敏度计算第86-88页
    5.5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的动态优化设计的结果分析第88-92页
    5.6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六章 龙门式真空吸附机械手主梁的模态试验第94-102页
    6.1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模态实验第94-96页
    6.2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模态试验方案的设计第96-98页
    6.3 龙门式机械手主梁模态试验的测试过程第98-99页
    6.4 模态参数识别第99-100页
    6.5 模态试验结果分析第100-101页
    6.6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2-104页
    7.1 结论第102-103页
    7.2 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舆情危机处置研究--以济南市相关媒体舆情事件为例
下一篇:基于GPS/DR/MM组合导航AGV定位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