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电子计算机在公路运输和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车联网的安全机制及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词表第16-20页
1 绪论第20-29页
    1.1 研究背景第20-22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22-26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第26-27页
    1.4 论文的组织第27-29页
2 车联网的体系结构第29-55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车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基础第29-37页
        2.2.1 物联网概念描述第29-31页
        2.2.2 车联网概念描述第31-32页
        2.2.3 车联网体系结构的相关研究第32-37页
    2.3 车联网体系结构第37-45页
        2.3.1 车联网感知层第37-41页
        2.3.2 车联网传送层第41-43页
        2.3.3 车联网应用层第43-44页
        2.3.4 安全和管理能力第44-45页
    2.4 车联网通信架构第45-47页
        2.4.1 车联网通信架构的组成第45-46页
        2.4.2 车域网第46-47页
        2.4.3 车载自组网第47页
    2.5 车联网关键技术第47-54页
        2.5.1 DSRC第48页
        2.5.2 IEEE 802.11p标准和IEEE 1609协议栈第48-51页
        2.5.3 路由协议第51-54页
    2.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3 基于RSSI测距的车联网定位算法第55-79页
    3.1 引言第55页
    3.2 车联网定位和位置感知技术第55-69页
        3.2.1 车联网定位和位置感知的性能评价体系第56-57页
        3.2.2 无线测距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第57-60页
        3.2.3 车联网定位技术第60-63页
        3.2.4 车联网节点位置感知技术第63-67页
        3.2.5 分析与展望第67-69页
    3.3 RSSI测距在隧道内定位的算法实现第69-78页
        3.3.1 实验环境设置第69-70页
        3.3.2 RSSI测距和实时运动状态定位算法模型分析第70-73页
        3.3.3 算法的实现步骤第73-74页
        3.3.4 实验及分析第74-78页
    3.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4 车联网安全体系第79-110页
    4.1 引言第79-80页
    4.2 车联网安全体系结构第80-91页
        4.2.1 车域网安全第81-84页
        4.2.2 车载自组网安全第84-86页
        4.2.3 车载移动互联网安全第86-91页
    4.3 主要安全技术第91-100页
        4.3.1 数字签名第92-94页
        4.3.2 身份认证第94-96页
        4.3.3 数据验证第96-97页
        4.3.4 可信计算第97-100页
    4.4 车联网中车间通信的实现方法第100-107页
        4.4.1 车联网的车间通信第100-102页
        4.4.2 车间通信的实现方法第102-103页
        4.4.3 车间通信的仿真构造和分析第103-107页
    4.5 本章小结第107-110页
5 可信车联网安全认证模型第110-148页
    5.1 引言第110-111页
    5.2 可信计算第111-121页
        5.2.1 可信计算简介第111页
        5.2.2 可信根第111-114页
        5.2.3 信任链第114页
        5.2.4 TPM密钥管理体系第114-117页
        5.2.5 TPM的证书第117-118页
        5.2.6 可信平台模块第118-119页
        5.2.7 可信计算平台第119-121页
    5.3 车联网的可信认证第121-146页
        5.3.1 车联网可信认证系统设计第121-124页
        5.3.2 车辆身份认证第124-134页
        5.3.3 车辆平台身份认证第134-141页
        5.3.4 车辆平台完整性验证第141-143页
        5.3.5 车辆平台之间的域间可信匿名认证第143-146页
    5.4 本章小结第146-14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48-152页
    6.1 总结第148-150页
    6.2 创新点第150-151页
    6.3 展望第151-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6页
附录第166-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定价的异构网络无线资源管理研究
下一篇:机器视觉鬼成像理论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