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公共政策执行协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选题意义第10-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9页
    1.5 研究方法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1-29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6页
        2.1.1 协商民主第21-22页
        2.1.2 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执行第22页
        2.1.3 善治第22-23页
        2.1.4 公共政策执行协商第23-26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6-28页
        2.2.1 史密斯政策过程理论第26-27页
        2.2.2 公共政策调试理论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公共政策执行协商必要可行性与现状第29-38页
    3.1 公共政策执行协商的必要可行性分析第29-33页
    3.2 公共政策执行协商现状第33-37页
        3.2.1 协商成为处理政策执行矛盾的常用方式第33-35页
        3.2.2 执行协商法规制度逐渐建立第35-36页
        3.2.3 执行协商渠道趋向多样化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公共政策执行协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38-52页
    4.1 公共政策执行协商问题第38-43页
        4.1.1 执行协商不到位第38-40页
        4.1.2 执行协商规定不明晰第40-41页
        4.1.3 执行协商实操不规范第41-42页
        4.1.4 执行协商意识薄弱第42-43页
        4.1.5 执行协商实效性欠缺第43页
    4.2 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协商困境之原因第43-51页
        4.2.1 从协商主体方面分析第44-47页
        4.2.2 从协商推动力方面分析第47-49页
        4.2.3 从保障条件方面分析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优化公共政策执行协商对策第52-61页
    5.1 建立健全系统的执行协商主体体系第52-55页
        5.1.1 重视政策目标群体及其他社会协商主体的协商参与第52-53页
        5.1.2 培育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整合协商主体及其意见第53-54页
        5.1.3 创建多层次的协商对话平台第54-55页
    5.2 提高协商主体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水平第55-57页
        5.2.1 提高政府人员的协商素质和能力第55-56页
        5.2.2 提高民众的协商素质和能力第56-57页
    5.3 构建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第57-58页
        5.3.1 信息下传层面第57页
        5.3.2 信息上达层面第57-58页
        5.3.3 信息平行流通层面第58页
    5.4 优化政策执行协商的制度安排第58-60页
        5.4.1 建立执行协商范围制度第58-59页
        5.4.2 构建执行协商程序制度第59-60页
        5.4.3 健全执行协商责任制度第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附件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规避型”异化—D县留守儿童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下一篇:成都市政府主导构建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