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6页 |
1.2.1 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低渗透油藏流体流动规律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3 微纳米孔隙内流体流动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1.2.4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页 |
1.3 论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6-28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7-2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第二章 有机质纳米孔内油的赋存状态 | 第31-61页 |
2.1 问题的提出 | 第31-32页 |
2.2 赋存状态研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 第32-37页 |
2.2.1 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2.2.2 势能参数的选取 | 第34-35页 |
2.2.3 模拟过程 | 第35-36页 |
2.2.4 模拟结果的后处理 | 第36-37页 |
2.3 流体的微观结构特征 | 第37-39页 |
2.4 吸附相体积和密度的计算 | 第39-41页 |
2.5 敏感性分析 | 第41-46页 |
2.5.1 孔喉尺寸对烷烃赋存状态的影响 | 第41页 |
2.5.2 温度对烷烃赋存状态的影响 | 第41-44页 |
2.5.3 压力对烷烃赋存状态的影响 | 第44页 |
2.5.4 烷烃组分对赋存状态的影响 | 第44-46页 |
2.6 页岩油的资源量估算模型 | 第46-53页 |
2.6.1 模型的建立 | 第46-51页 |
2.6.2 矿场实际应用 | 第51-53页 |
2.7 讨论 | 第53-59页 |
2.7.1 模拟方法的改进 | 第53-55页 |
2.7.2 孔喉形状对资源量的影响 | 第55-58页 |
2.7.3 有机质成熟度对烷烃赋存状态的影响 | 第58-5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单纳米孔内油的流动机制 | 第61-108页 |
3.1 问题的提出 | 第61-63页 |
3.2 石英孔隙中油的流动 | 第63-82页 |
3.2.1 模拟模型与方法 | 第63-67页 |
3.2.2 静态特征 | 第67-70页 |
3.2.3 自扩散系数 | 第70-72页 |
3.2.4 剪切粘度 | 第72-75页 |
3.2.5 流动表征 | 第75-77页 |
3.2.6 敏感性分析 | 第77-82页 |
3.3 有机质孔隙中油的流动 | 第82-93页 |
3.3.1 模拟模型与方法 | 第83-85页 |
3.3.2 静态特征 | 第85-88页 |
3.3.3 流动表征 | 第88-90页 |
3.3.4 敏感性分析 | 第90-93页 |
3.4 方解石孔隙中油的流动 | 第93-107页 |
3.4.1 模拟模型与方法 | 第95-97页 |
3.4.2 静态性质 | 第97-99页 |
3.4.3 吸附等温线 | 第99-101页 |
3.4.4 流动表征 | 第101-105页 |
3.4.5 敏感性分析 | 第105-10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四章 页岩纳米级孔隙的精确表征 | 第108-133页 |
4.1 问题的提出 | 第108-109页 |
4.2 HG-C之间势能参数的优化 | 第109-117页 |
4.2.1 模拟模型 | 第109页 |
4.2.2 Hg的势能参数 | 第109-112页 |
4.2.3 润湿角的计算 | 第112-113页 |
4.2.4 εHg-C的确定 | 第113-117页 |
4.3 HG在页岩孔隙内的润湿角 | 第117-120页 |
4.3.1 模拟过程 | 第117-119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119-120页 |
4.4 表面张力随液滴尺寸的变化 | 第120-126页 |
4.4.1 背景理论 | 第120-123页 |
4.4.2 汞的表面张力 | 第123-126页 |
4.5 高压压汞解释方法的校正 | 第126-129页 |
4.6 讨论 | 第129-132页 |
4.6.1 水在页岩孔隙内的润湿角和表面张力 | 第129-131页 |
4.6.2 油在页岩孔隙内的毛管力 | 第131-13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五章 孔隙尺度上页岩油的流动规律 | 第133-164页 |
5.1 问题的提出 | 第133-135页 |
5.2 表面粗糙度对滑移长度的影响 | 第135-148页 |
5.2.1 模型及方法 | 第137-139页 |
5.2.2 有效滑移长度的表征 | 第139-143页 |
5.2.3 粗糙度对不同矿物孔隙内原油流动的影响 | 第143-146页 |
5.2.4 粗糙程度对单个孔喉内流动规律的影响 | 第146-147页 |
5.2.5 粗糙度对非牛顿流体流动规律的影响 | 第147-148页 |
5.3 孔隙尺度上页岩油的流动规律 | 第148-163页 |
5.3.1 页岩孔隙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150-153页 |
5.3.2 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页岩油流动模拟方法 | 第153-155页 |
5.3.3 页岩油的流动规律 | 第155-1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63-164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164-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8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89-193页 |
致谢 | 第193-195页 |
作者简介 | 第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