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案例研究--以康达尔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引言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3 相关文献评析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2.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控制权 | 第15页 |
2.1.2 控制权争夺 | 第15页 |
2.1.3 控制权争夺的动因 | 第15-16页 |
2.2 公司治理理论 | 第16-17页 |
2.2.1 股权制衡理论 | 第16页 |
2.2.2 控制权市场理论 | 第16-17页 |
2.3 信号传递理论 | 第17页 |
2.4 相关利益者理论 | 第17-18页 |
3.康达尔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案例介绍 | 第18-31页 |
3.1 康达尔公司概况 | 第18-25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18页 |
3.1.2 股权结构 | 第18-20页 |
3.1.3 经营状况 | 第20-22页 |
3.1.4 财务状况 | 第22-24页 |
3.1.5 一致行动人 | 第24-25页 |
3.2 控制权争夺方概况 | 第25-26页 |
3.2.1 京基集团简介 | 第25页 |
3.2.2 一致行动人 | 第25-26页 |
3.3 控制权争夺的实施过程 | 第26-31页 |
3.3.1 股权层面争夺阶段 | 第26-27页 |
3.3.2 董事会层面争夺阶段 | 第27-31页 |
4.康达尔控制权争夺的案例分析 | 第31-47页 |
4.1 控制权争夺的动因分析 | 第31-37页 |
4.1.1 财务动因 | 第31-35页 |
4.1.2 内部治理动因 | 第35-36页 |
4.1.3“壳资源”动因 | 第36-37页 |
4.2 控制权争夺的行为分析 | 第37-42页 |
4.2.1 京基一方隐蔽地收购股份 | 第37-39页 |
4.2.2 康达尔的屡次举报 | 第39-40页 |
4.2.3 董事会剥夺股东表决权 | 第40-41页 |
4.2.4 董事会席位的争夺 | 第41-42页 |
4.3 控制权争夺的影响分析 | 第42-47页 |
4.3.1 股权结构的相对制衡 | 第42-44页 |
4.3.2 重大事项决策的延迟 | 第44页 |
4.3.3 财务风险的增加 | 第44-46页 |
4.3.4 诉讼纠纷的增加 | 第46-47页 |
5.对策、结论与启示 | 第47-53页 |
5.1 对策 | 第47页 |
5.2 结论 | 第47-49页 |
5.3 启示 | 第49-52页 |
5.3.1 规范与完善法律制度 | 第49-50页 |
5.3.2 提高监管执行效率 | 第50-51页 |
5.3.3 加强财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 第51-52页 |
5.4 展望与研究局限 | 第52-53页 |
5.4.1 展望 | 第52页 |
5.4.2 研究局限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