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2.1 关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法的研究 | 第10-13页 |
1.2.2 关于全球价值链长度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关于全球汽车生产分析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4 简要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19页 |
1.4.1 论文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2.1.1 全球价值链 | 第19页 |
2.1.2 汽车产业价值链 | 第19页 |
2.1.3 增加值贸易与贸易增加值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22页 |
2.2.1 全球价值链理论 | 第20页 |
2.2.2 增加值贸易核算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中国及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现状分析 | 第22-31页 |
3.1 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特征分析 | 第22-24页 |
3.1.1 汽车产业各链条专业化分工日益细化 | 第22页 |
3.1.2 全球汽车产业重心东移放缓 | 第22-24页 |
3.1.3 汽车产业价值链升级涌现新增长点 | 第24页 |
3.2 中国汽车产业价值链特征分析 | 第24-31页 |
3.2.1 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增加,品牌价值有待提升 | 第24-26页 |
3.2.2 研发环节资金投入增加,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良好 | 第26-27页 |
3.2.3 零部件配套供应取得进步,核心技术仍缺失 | 第27-29页 |
3.2.4 整车制造相对成熟,规模经济有待提高 | 第29-30页 |
3.2.5 售后服务环节专业化程度低,新能源汽车节节攀升 | 第30-31页 |
第4章 中国汽车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测度 | 第31-48页 |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数据来源 | 第31-37页 |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5页 |
4.1.2 指标体系的评价 | 第35-36页 |
4.1.3 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4.2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测算 | 第37-44页 |
4.2.1 中国汽车产业出口的国外附加值率的测算 | 第37-39页 |
4.2.2 中国汽车产业GVC参与率的测算 | 第39-40页 |
4.2.3 中国汽车产业GVC地位指数的测算 | 第40-42页 |
4.2.4 全球各国汽车产业GVC地位指数及排名 | 第42-44页 |
4.3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长度的测算 | 第44-47页 |
4.3.1 中国汽车产业部门产品的全球价值链长度 | 第44-45页 |
4.3.2 中国汽车产业部门产品全球价值链长度的分解 | 第45-47页 |
4.4 实证结论 | 第47-48页 |
第5章 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对策建议 | 第48-53页 |
5.1 完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品牌发展动力 | 第48-49页 |
5.2 强化基础能力,促进专业化分工发展 | 第49-50页 |
5.3 培育规模优势,实现整车制造规模经济 | 第50-51页 |
5.4 健全服务体系,推动其向高附加值发展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