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1页 |
1.1 金花葵及其应用 | 第12-13页 |
1.1.1 金花葵概述 | 第12-13页 |
1.2 金花葵籽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金花葵总黄酮研究 | 第13-16页 |
1.2.2 金花葵蛋白和氨基酸 | 第16-17页 |
1.2.3 金花葵籽油的提取方法 | 第17页 |
1.3 亚临界萃取技术 | 第17-20页 |
1.3.1 亚临界状态简介 | 第18-19页 |
1.3.2 亚临界萃取设备介绍 | 第19-20页 |
1.4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亚临界金花葵籽油脂的工艺研究 | 第21-34页 |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2.1 亚临界萃取金花葵籽油的工艺流程 | 第21-22页 |
2.2.2 金花葵籽样品的预处理及萃取溶剂的选择 | 第22-23页 |
2.2.2.1 金花葵籽样品的预处理 | 第22页 |
2.2.2.2 萃取溶剂的选择 | 第22-23页 |
2.2.3 亚临界萃取金花葵籽油工艺单因素实验 | 第23-24页 |
2.2.3.1 在不同萃取温度下金花葵籽油得率的测定 | 第24页 |
2.2.3.2 在不同萃取次数下金花葵籽油得率的测定研究 | 第24页 |
2.2.3.3 在不同萃取时间下金花葵籽油得率的测定 | 第24页 |
2.2.3.4 在不同料溶比下金花葵籽油得率的测定 | 第24页 |
2.2.4 亚临界萃取金花葵籽油脂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 第24-25页 |
2.2.5 油脂得率的计算方法 | 第25页 |
2.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2.3.1 单因素实验 | 第25-29页 |
2.3.1.1 萃取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1.2 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1.3 萃取次数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1.4 料溶比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2 金花葵籽油的响应面优化实验 | 第29-33页 |
2.4 结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不同提取方法金花葵籽油及理化性质分析 | 第34-42页 |
3.1 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3.2.1 金花葵籽样品的预处理及成分测定 | 第35页 |
3.2.2 金花葵籽油脂不同方法的提取 | 第35-36页 |
3.2.2.1 利用亚临界流体法提取金花葵籽油 | 第35-36页 |
3.2.2.2 利用索氏抽提法提取金花葵籽油 | 第36页 |
3.2.2.3 利用超临界流体法提取金花葵籽油 | 第36页 |
3.2.3 金花葵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测定 | 第36页 |
3.2.4 不同提取方法金花葵油脂理化性质测定 | 第36-37页 |
3.2.5 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 | 第3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3.3.1 金花葵籽组成成分的分析 | 第37页 |
3.3.2 不同提取方法对金花葵油脂得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3 不同提取方法对金花葵油脂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38页 |
3.3.4 不同提取方法对金花葵油脂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5 不同方法对金花葵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 结论 | 第40-42页 |
第四章 金花葵籽粕中黄酮及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42-55页 |
4.1 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42-4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3-48页 |
4.2.1 金花葵籽粕常规成分测定 | 第43页 |
4.2.2 金花葵粕中总黄酮的提取及测定 | 第43-44页 |
4.2.2.1 金花葵粕总黄酮的提取 | 第43页 |
4.2.2.2 金花葵粕中总黄酮的测定 | 第43-44页 |
4.2.3 金花葵分离蛋白的制备 | 第44-45页 |
4.2.4 金花葵分离蛋白组分的测定 | 第45页 |
4.2.5 氨基酸营养分析 | 第45-46页 |
4.2.6 金花葵籽分离蛋白理化功能性质测定 | 第46-47页 |
4.2.6.1 溶解度 | 第46页 |
4.2.6.2 吸水量 | 第46页 |
4.2.6.3 持油量 | 第46页 |
4.2.6.4 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 | 第46-47页 |
4.2.6.5 起泡力和起泡稳定性 | 第47页 |
4.2.7 金花葵籽粕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测定 | 第47页 |
4.2.8 分析及处理软件 | 第47-4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4.3.1 金花葵籽粕常规成分 | 第48页 |
4.3.2 金花葵籽粕中总黄酮测定 | 第48页 |
4.3.3 金花葵籽蛋白质组分的测定 | 第48-49页 |
4.3.4 金花葵籽粕蛋白质功能性质分析 | 第49-52页 |
4.3.4.1 溶解度 | 第49页 |
4.3.4.2 吸水性 | 第49-50页 |
4.3.4.3 持油性 | 第50-51页 |
4.3.4.4 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 | 第51页 |
4.3.4.5 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 | 第51-52页 |
4.3.5 金花葵籽粕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及营养分析 | 第52-54页 |
4.4 结论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