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3-27页 |
1.1 灵芝 | 第13-16页 |
1.1.1 灵芝的生物学特性 | 第13-14页 |
1.1.2 灵芝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14页 |
1.1.3 灵芝液态发酵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 灵芝多糖 | 第16-18页 |
1.2.1 灵芝多糖的结构与成分 | 第16页 |
1.2.2 灵芝多糖的提取及纯化方法 | 第16页 |
1.2.3 灵芝多糖的药理活性及其应用 | 第16-18页 |
1.3 磷脂酶D | 第18-19页 |
1.3.1 磷脂酶D的来源 | 第18页 |
1.3.2 磷脂酶D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18页 |
1.3.3 磷脂酶D的功能及应用 | 第18-19页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7页 |
2 金地灵芝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的营养条件优化 | 第27-4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2.1.3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2.2.1 不同浓度碳源对金地灵芝液态发酵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2 不同氮源对灵芝产胞外粗多糖的影响 | 第31-32页 |
2.2.3 无机盐对灵芝产胞外粗多糖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4 响应面分析(RSA)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 | 第33-37页 |
2.3 结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3 金地灵芝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培养条件优化 | 第41-5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41-42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42-44页 |
3.1.3 数据分析 | 第4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2页 |
3.2.1 不同培养温度对灵芝发酵产胞外粗多糖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2 不同pH对灵芝发酵产胞外粗多糖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3 不同转速对灵芝产胞外粗多糖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4 不同接种量对灵芝发酵产胞外粗多糖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5 发酵时间长短对灵芝发酵产胞外粗多糖的影响 | 第48页 |
3.2.6 响应面分析(RSA)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时间 | 第48-52页 |
3.3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4 发酵过程中多糖含量及发酵液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 第55-6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8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55-56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56-5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4页 |
4.2.1 灵芝多糖的产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 | 第58-59页 |
4.2.2 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液的还原力变化趋势 | 第59-60页 |
4.2.3 金地灵芝发酵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60-62页 |
4.2.4 多糖含量与发酵液还原力的相关性 | 第62-63页 |
4.2.5 金地灵芝发酵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63-64页 |
4.3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5 灵芝多糖的抑菌活性探究 | 第66-73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66-68页 |
5.1.2 试验方法 | 第68-69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9-70页 |
5.2.1 灵芝多糖的抑菌活性 | 第69-70页 |
5.3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6 金地灵芝产磷脂酶D活性研究 | 第73-84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73-77页 |
6.1.1 试验材料 | 第73-75页 |
6.1.2 试验方法 | 第75-77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77-80页 |
6.2.1 TLC定性检测分析 | 第77-78页 |
6.2.2 HPLC定性检测分析 | 第78-80页 |
6.3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