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互联网服务视角下的上海市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6页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8页
        1.2.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2.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20页
        1.3.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4 研究创新点与研究不足第21-22页
        1.4.1 研究创新点第21-22页
        1.4.2 研究不足第22页
    1.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第23-35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3-25页
        2.1.1 竞争力第23页
        2.1.2 城市竞争力第23-24页
        2.1.3“互联网+”概念的界定第24-25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5-27页
        2.2.1 创新理论第25页
        2.2.2 比较优势理论第25-26页
        2.2.3 竞争优势理论第26-27页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7-34页
        2.3.1 城市竞争力内涵的研究第27页
        2.3.2 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研究第27-31页
        2.3.3 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第31页
        2.3.4 城市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第31-32页
        2.3.5 与其他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第32-33页
        2.3.6 城市竞争力提升策略的研究第33页
        2.3.7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中国互联网发展与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分析第35-50页
    3.1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第35-38页
        3.1.1 互联网的概念第35页
        3.1.2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本状况分析第35-38页
    3.2 我国城市化发展基本状况分析第38-42页
    3.3 互联网发展与城市化发展的协同机制第42页
    3.4 上海市城市发展概况第42-46页
        3.4.1 上海市城市发展的SWOT分析第43-46页
        3.4.2 上海市城市发展SWOT矩阵分析第46页
    3.5 国内外标杆城市对比研究第46-49页
        3.5.1 标杆城市——芬兰奥卢市第46-47页
        3.5.2 标杆城市——中国台湾台中市第47-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上海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和方法选择第50-57页
    4.1 上海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立第50页
    4.2 上海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0-54页
        4.2.1 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第51页
        4.2.2 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基本架构第51-52页
        4.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涵义及信息来源第52-54页
    4.3 上海城市竞争力评价方法的选择第54-56页
        4.3.1 BP神经网络分析法第54-55页
        4.3.2 因子分析法第55页
        4.3.3 聚类分析法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互联网服务视角下的上海市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第57-87页
    5.1 城市竞争力研究对象的选取第57页
    5.2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第57-59页
        5.2.1 调研对象第58页
        5.2.2 调查问卷内容设计第58-59页
        5.2.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59页
        5.2.4 调查问卷原始数据处理第59页
    5.3 互联网服务视角下城市竞争力的BP神经网络分析第59-74页
        5.3.1 研究背景原始数据规格化第59-60页
        5.3.2 城市竞争力评价的具体过程第60-61页
        5.3.3 城市竞争力评价结果第61-74页
    5.4 互联网服务视角下城市竞争力的因子分析第74-80页
        5.4.1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第74页
        5.4.2 综合因子分析第74-79页
        5.4.3 城市竞争力评价结果第79-80页
    5.5 BP神经网络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评价第80-82页
        5.5.1 BP神经网络和因子分析的结果对比分析图第80-81页
        5.5.2 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分析第81-82页
    5.6 互联网服务视角下城市竞争力的聚类分析第82-85页
    5.7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互联网服务视角下提升上海市城市竞争力的政策建议第87-94页
    6.1 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要素投入第87-89页
        6.1.1 强化互联网时代城市标准化保障经费投入第87页
        6.1.2 引导多机构参与标准化技术组织第87-88页
        6.1.3 挖掘技术专业优势,强化人才队伍推动第88页
        6.1.4 优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布局第88-89页
    6.2 制定规章制度,强化规划推动第89-91页
        6.2.1 建立“互联网+”项目标准工作小组第89页
        6.2.2 制定”互联网+”发展规章制度第89-90页
        6.2.3 构建互联网管理与服务平台第90页
        6.2.4 加强互联网安全性监管第90-91页
    6.3 强化机制促动,创新城区分工协作第91-93页
        6.3.1 加强标杆城区特色化建设第91页
        6.3.2 强化城区特色化产业拉动第91-92页
        6.3.3 强化机制促动城市建设第92页
        6.3.4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92-93页
    6.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4-95页
    7.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94页
    7.2 未来的研究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0页
附录第100-107页
    附录 1:互联网环境中城市建设现状满意度调查问卷第100-101页
    附录 2:17 个城区原始数据经过简单处理后的数据第101-102页
    附录 3:规格化后的数据Fi第102-103页
    附录 4:Matlab编辑BP神经网络代码第103-10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07-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山市农村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以七树庄镇为例
下一篇:基于模糊聚类与关联分析的备件分类与预测研究--以某半导体封装测试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