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可交换债的减持功能--以“14宝钢EB”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2 论文研究方法及写作安排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外文献研究的情况第12-13页
        1.2.2 国内文献研究的情况第13-15页
2 概念第15-22页
    2.1 可交换债的概念第15-20页
        2.1.1 可交换债的定义第15页
        2.1.2 可交换债的发行第15-18页
        2.1.3 可交换债的功能第18页
        2.1.4 可交换实现减持的路径第18-20页
    2.2 股东减持方式第20-22页
        2.2.1 二级市场交易第20页
        2.2.2 协议转让第20页
        2.2.3 回购第20页
        2.2.4 可转换债第20页
        2.2.5 可交换债第20-21页
        2.2.6 可交换债与可转换债的区别第21-22页
3 “14 宝钢EB”案例介绍第22-26页
    3.1 公司简介第22-23页
        3.1.1 宝钢集团第22页
        3.1.2 新华保险第22-23页
    3.2 案例介绍第23-26页
4 “14 宝钢EB”案例分析第26-36页
    4.1 “14 宝钢EB”选择可交换债减持的原因第26-31页
        4.1.1 降低股价波动风险第26-30页
        4.1.2 资本结构优化第30-31页
        4.1.3 实现低成本融资第31页
    4.2 “14 宝钢EB”实现减持功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4.2.1 条款设计不当第31-32页
        4.2.2 发行时机选择不当第32页
        4.2.3 融资效率不佳,融资规模过大第32-34页
        4.2.4 信息披露不及时第34页
    4.3 “14 宝钢EB”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4-36页
        4.3.1 公司内部的原因第34页
        4.3.2 公司外部的原因第34-36页
5 可交换债发行的建议第36-40页
    5.1 可交换债条款设计优化第36-37页
        5.1.1 权衡投资者和原有股东之间的利益第36页
        5.1.2 合理设计可交换债的条款第36-37页
    5.2 提升自身条件,保证可交换债的发行第37-38页
        5.2.1 谨慎选择时机进行发行第37页
        5.2.2 提高融资效率,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第37页
        5.2.3 完善其信息披露第37-38页
    5.3 改善外部环境第38-40页
        5.3.1 提升对可交换债的知识普及第38页
        5.3.2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及监管体系第38页
        5.3.3 规范可交换债市场第38-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一篇:量化方法在股票配对交易和指数预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