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吴彬《勺园祓禊图》考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导论第8-18页
    勺园研究缘起:从园林绘画到勺园之图第9-10页
    基于园林的研究第10-12页
    基于园林绘画的个案研究第12-14页
    有关勺园与勺园图的研究第14-16页
    研究框架第16-18页
第一章 《勺园祓禊图》之图第18-58页
    第一节 绘画与园林第18-27页
        一 以画造园第19-24页
        二 以园入画第24-27页
    第二节 勺园图流传始末第27-36页
        一 吴彬《勺园祓禊图》第27-33页
        二 米万钟勺园图诸本第33-36页
    第三节 吴彬《勺园祓禊图》的艺术特色第36-58页
        一 《勺园祓禊图》的图式传承第37-42页
            1 李公麟《兰亭修禊图》图式第37-39页
            2 明代《兰亭修禊图》图式第39-41页
            3 《勺园祓禊图》与《止园图》册的对比第41-42页
        二 《勺园祓禊图》的空间营造第42-52页
            1 《勺园祓禊图》的空间图式传承第42-46页
            2 《勺园祓禊图》的空间营造特色第46-52页
        三 《勺园祓禊图》的绘画技巧第52-58页
第二章 《勺园祓禊图》之园第58-143页
    第一节 勺园区域的地貌及历史文化的始变第59-63页
        一 区域地貌特征第59-61页
            1 河流与湖泊的变迁第59-60页
            2 奇异的水乡景色第60-61页
        二 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第61-63页
            1 园林景区的形成第61页
            2 墓葬景观的始落第61-62页
            3 寺庙景观的蜕变第62-63页
    第二节 勺园的蜕变第63-67页
        一 有关勺园始建的时间问题第63-64页
        二 勺园的圮毁时间和原因第64-65页
        三 勺园的历史变革第65-67页
    第三节 勺园的原貌第67-93页
        一 勺园的方位第67-69页
        二 勺园的边界第69-72页
        三 勺园的水流第72-76页
        四 勺园的面积第76-77页
        五 勺园的复原图第77-93页
            1 已有的勺园复原图第78-80页
            2 有关勺园文字的记忆第80-89页
            3 勺园复原图第89-93页
    第四节 勺园景点的命名及内涵第93-98页
        一 “勺园”与“勺海堂”第94-95页
        二 风烟里第95页
        三 缨云桥第95-96页
        四 色空天第96页
        五 太乙叶第96-97页
        六 林于澨第97-98页
    第五节 勺园的造园理念及营造法式第98-143页
        一 勺园的诗画之境第101-107页
            1 勺园画境第103-105页
            2 勺园诗意第105-107页
        二 与自然共生的勺园建筑第107-108页
        三 勺园的空间营造与建筑构造第108-123页
            1 勺园的空间营造第110-119页
            2 勺园的建筑第119-123页
        四 勺园的独特景观第123-143页
            1 勺园之桥第124-125页
            2 勺园之水第125-128页
            3 勺园之山石第128-133页
            4 勺园之花木第133-140页
            5 勺园之动物第140-143页
第三章 《勺园祓禊图》之园主第143-167页
    第一节 勺园主人米万钟第143-157页
        一 家世第143-154页
            1 品行第143-147页
            2 家族成员第147-149页
            3 财力与收入第149-151页
            4 书画生涯第151-154页
        二 吴彬与米万钟的交往第154-157页
    第二节 勺园的社会活动与米万钟的形象第157-167页
        一 入世与雅会第157-162页
            1 修禊(农历三月三)第158-159页
            2 七夕(农历七月七)第159-160页
            3 重阳(农历九月九)第160-161页
            4 上元第161-162页
        二 色空天:米万钟的居士生活与佛教思想第162-167页
结论第167-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4页
附件第174-189页
致谢第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守、移植与融合--80年代中国书籍设计研究
下一篇:清代及民国方志演剧史料研究--以晋、冀、豫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