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环球时报》呈现的菲律宾国家形象研究--以2006年7月-2016年6月的菲律宾报道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7页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与意义第9-11页
        一、研究的问题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1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1-15页
        一、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第11-12页
        二、关于媒体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研究第12-13页
        三、关于菲律宾国家形象的研究第13-15页
    第三节 概念界定第15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5-17页
        一、研究方法第15-16页
        二、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环球时报》(2006年7月至2016年6月)涉菲报道量化分析第17-35页
    第一节 涉菲报道分布情况第17-24页
        一、年分布情况第17-18页
        二、各类别年度分布情况第18-21页
        三、外交类报道年度分布情况第21-24页
    第二节 涉菲报道类别第24-27页
        一、一级类别报道情况分析第24-25页
        二、二级类别报道情况分析第25-27页
    第三节 涉菲报道倾向分析第27-35页
        一、报道倾向整体情况分析第27-28页
        二、各类别报道倾向分析第28-31页
        三、外交类报道倾向分布情况第31-33页
        四、中菲报道年度倾向情况分析第33-35页
第三章《环球时报》(2006年7月至2016年6月)涉菲报道内容分析第35-50页
    第一节 菲律宾国际形象内容分析第35-40页
        一、中菲关系第35-38页
        二、菲美关系第38-39页
        三、菲日关系第39-40页
    第二节 菲律宾社会议题内容分析第40-44页
        一、自然灾害频发第40-41页
        二、社会安全堪忧第41-42页
        三、民众态度多变第42-44页
    第三节 菲律宾政治议题内容分析第44-50页
        一、政权选举与对抗第44-46页
        二、政府政策与活动第46-50页
第四章 菲律宾国家形象分析第50-54页
    第一节 《环球时报》塑造的菲律宾形象第50-52页
        一、事端与纠纷的制造者第50页
        二、贫困与灾害的承受者第50-51页
        三、贪腐与混乱的发起者第51-52页
    第二节 讨论与反思第52-54页
后记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价值链视角下电视媒体融合发展路径选择--以芒果TV发展战略为例
下一篇:全媒体时代江苏广电电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