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三、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三、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页 |
二、研究的不足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概念界定 | 第22页 |
第二节 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机制的阐述 | 第22-24页 |
一、利率传导机制 | 第22-23页 |
二、信贷传导机制和汇率传导机制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一、传统凯恩斯模型理论 | 第24-25页 |
二、新凯恩斯模型理论 | 第25-28页 |
第三章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货币政策的演变 | 第28-36页 |
第一节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内容与历史进程 | 第28-32页 |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与历史进程 | 第28-29页 |
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市场化 | 第29-30页 |
三、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 第30-32页 |
第二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 第32-36页 |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演变 | 第32-34页 |
二、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利率市场化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 第36-46页 |
第一节 实证分析的基本思路 | 第36页 |
第二节 VAR模型检验与分析 | 第36-46页 |
一、变量的选择和描述 | 第36-37页 |
二、模型的构建 | 第37-40页 |
三、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40-43页 |
四、模型方差分解分析 | 第43-46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6-50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一、完善国内金融监管机制 | 第47-48页 |
二、国内利率改革与汇率改革多策并用 | 第48页 |
三、完善国内存款保险制度 | 第48-49页 |
四、进行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