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z波大气传输衰减特性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论文研究依据和必要性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论文理论研究 | 第14-27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大气物理模型 | 第14-19页 |
2.2.1 标准大气温度和压强的分布 | 第14-16页 |
2.2.2 部分大气参数 | 第16-19页 |
2.3 电磁波传输衰减模式 | 第19-26页 |
2.3.1 谱线强度 | 第20-22页 |
2.3.2 线型公式 | 第22-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大气气体对太赫兹波的衰减 | 第27-51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几种经典模型 | 第27-29页 |
3.3 MPM模型 | 第29-45页 |
3.3.1 氧气分子和水蒸气的谱线吸收 | 第31-37页 |
3.3.2 非谐振干空气和水蒸气的连续吸收 | 第37-41页 |
3.3.3 太赫兹波大气衰减综合分析 | 第41-45页 |
3.4 倾斜路径太赫兹波吸收 | 第45-50页 |
3.4.1 大气分层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45-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雾和沙尘对太赫兹波的衰减 | 第51-68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雾对太赫兹波的衰减 | 第51-57页 |
4.3 沙尘对太赫兹波的衰减 | 第57-66页 |
4.3.1 沙尘粒子浓度和粒径分布 | 第58-59页 |
4.3.2 沙尘的等效介电常数 | 第59-61页 |
4.3.3 沙尘的衰减模型 | 第61-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软件设计和试验 | 第68-75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软件的设计 | 第68-70页 |
5.2.1 研发平台 | 第68-69页 |
5.2.2 太赫兹波传输衰减特性计算软件 | 第69-70页 |
5.3 试验设备与仪器 | 第70-75页 |
5.3.1 试验环境产生规划图 | 第70-71页 |
5.3.2 实验测量与结果分析 | 第71-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6.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76页 |
6.3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