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空山油松—辽东栎混交林种子雨特征及其与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2页 |
1.1 种子雨研究方法综述 | 第14-15页 |
1.1.1 种子雨的监测与统计 | 第14-15页 |
1.1.2 种子雨时空分异特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2 温带森林种子雨研究方向及进展 | 第15-18页 |
1.2.1 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 第15-16页 |
1.2.2 空间格局变化 | 第16-17页 |
1.2.3 种子雨与土壤种子库的关系 | 第17页 |
1.2.4 种子雨与幼苗、母树的关系 | 第17-18页 |
1.3 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下种子雨特征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2-23页 |
2.2 样地的建立 | 第23页 |
2.3 样地植物群落概况 | 第23-25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2.4.1 种子收集器设置 | 第25页 |
2.4.2 种子雨的收集、鉴定与分类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种子雨的组成及季节动态 | 第26-32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数据分析 | 第26页 |
3.3 结果 | 第26-30页 |
3.3.1 种子雨的物种组成 | 第26-27页 |
3.3.2 种子雨的数量特征 | 第27-28页 |
3.3.3 种子雨的季节动态 | 第28-30页 |
3.4 讨论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种子雨密度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 第32-36页 |
4.1 引言 | 第32页 |
4.2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4.3 种子雨密度的地形格局 | 第32-34页 |
4.3.1 不同坡向的种子雨密度 | 第32-33页 |
4.3.2 不同生境类型的种子雨密度 | 第33-34页 |
4.3.3 不同坡度的种子雨密度 | 第34页 |
4.4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种子雨与母树空间关系分析 | 第36-44页 |
5.1 引言 | 第36页 |
5.2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5.3 结果 | 第36-41页 |
5.3.1 群落水平种子雨与母树关系分析 | 第36-38页 |
5.3.2 种群水平种子雨与母树关系分析 | 第38-41页 |
5.4 讨论 | 第41-4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6.1 结论 | 第44-45页 |
6.1.1 种子雨的组成及季节动态 | 第44页 |
6.1.2 种子雨密度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 | 第44页 |
6.1.3 种子雨与母树空间关系分析 | 第44-45页 |
6.2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