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一)教育信息化的明确要求和现实需要 | 第9页 |
(二)课程改革与社会发展对于英语口语的需求 | 第9-10页 |
(三)网络技术发展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的契机 | 第10页 |
二、研究问题与重难点 | 第10-11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10-11页 |
(二)重难点分析 | 第11页 |
三、研究内容框架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2页 |
(二)访谈法 | 第12页 |
(三)观察法 | 第12页 |
五、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14-26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页 |
(一)公众平台 | 第14页 |
(二)英语口语 | 第14页 |
二、国内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研究 | 第14-19页 |
(一)关于英语教师教学观的研究 | 第15页 |
(二)关于口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 第15-17页 |
(三)关于口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 第17-19页 |
三、国外利用网络社交平台辅助教育教学的研究 | 第19-21页 |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一)泛在学习理论及启示 | 第21-23页 |
(二)情景学习理论及启示 | 第23-24页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启示 | 第24页 |
(四)二语习得理论及启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创建与设计 | 第26-32页 |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 第26-27页 |
(一)微信平台的需求分析 | 第26-27页 |
(二)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功能分析 | 第27页 |
二、微信公众教学平台的创建与设计 | 第27-32页 |
(一)微信公众号的创建 | 第27-28页 |
(二)微信公众教学平台的设计 | 第28-32页 |
第四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一英语口语教学设计 | 第32-43页 |
一、高一学生特征分析 | 第32-34页 |
(一)高一学生认知水平分析 | 第32-33页 |
(二)高一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 第33-34页 |
(三)高一学生学习环境分析 | 第34页 |
二、高一英语口语教学目标分析 | 第34-36页 |
(一)把握层次性原则 | 第35页 |
(二)遵循全面性原则 | 第35页 |
(三)加强甄别性原则 | 第35-36页 |
三、高一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分析 | 第36-40页 |
(一)心理误区分析及对策 | 第36-39页 |
(二)行为误区分析及对策 | 第39-40页 |
四、高一英语口语教学过程设计 | 第40-41页 |
(一)课前准备阶段 | 第40页 |
(二)课上展示环节 | 第40-41页 |
(三)课后巩固与反馈 | 第41页 |
五、高一英语口语教学评价设计 | 第41-43页 |
(一)激励性的口头评价 | 第41-42页 |
(二)口语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第42页 |
(三)阶段性评价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口语教学实践 | 第43-65页 |
一、第一阶段“口述成语故事” | 第43-51页 |
(一)教学设计 | 第43-46页 |
(二)口语课堂教学实录 | 第46-50页 |
(三)课后访谈 | 第50页 |
(四)课后总结与反思 | 第50-51页 |
二、第二阶段“介绍家乡文化遗产” | 第51-60页 |
(一)教学设计 | 第51-54页 |
(二)口语课堂教学实录 | 第54-58页 |
(三)课后访谈 | 第58-59页 |
(四)课后总结与反思 | 第59-60页 |
三、第三阶段“即兴演讲我的梦想” | 第60-63页 |
(一)口语课堂教学实录 | 第60-61页 |
(二)课后访谈 | 第61-62页 |
(三)课后总结与反思 | 第62-63页 |
四、教学设计意图分析 | 第63-65页 |
(一)课前教学设计意图分析 | 第63页 |
(二)课中教学设计意图分析 | 第63-64页 |
(三)课后教学设计意图分析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8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66页 |
三、研究的局限性 | 第66页 |
四、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