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信用评级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 第15-18页 |
1.4 研究的方法和采用的技术路线图 | 第18-2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1-34页 |
2.1 主体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2.2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 第24-31页 |
2.3 信用评级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31-34页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34-41页 |
3.1 相关理论依据 | 第34-35页 |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5-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实证研究的设计 | 第41-49页 |
4.1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来源 | 第41-43页 |
4.2 变量定义 | 第43-47页 |
4.3 信用评级变化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模型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9-59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9页 |
5.2 相关性分析与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49-51页 |
5.3 多元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51-56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56-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6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9-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6.2 主要研究贡献 | 第60-62页 |
6.3 政策建议 | 第62页 |
6.4 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