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政社互动问题研究--以南通市港闸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7页
    一、选题背景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一)文献调查第14-15页
        (二)对比分析法第15页
        (三)实地调研第15页
        (四)专家访谈第15页
    五、创新之处与研究困难第15-17页
第一章 社会管理的相关理论第17-23页
    一、社会管理的内涵第17-19页
        (一)社会管理的基本含义第17-18页
        (二)社会管理的主体分析第18-19页
    二、公民社会基本理论第19-21页
        (一)公民社会的涵义第19-20页
        (二)公民社会在社会管理中的意义第20-21页
    三、政社互动的基本理论依据第21-23页
        (一)社会互动理论第21-22页
        (二)协商民主理论第22-23页
第二章 港闸区“政社互动”创新实践第23-30页
    一、港闸区实施“政社互动”的背景第24-25页
        (一)大势所趋第24页
        (二)形势所逼第24-25页
        (三)现实所需第25页
    二、港闸区“政社互动”的基本举措第25-27页
        (一)出台“一个意见”,明确互动纲领第25-26页
        (二)厘定“两份清单”,勘定权力边界第26页
        (三)签署“三方协议”,确立主体权责第26页
        (四)树立“两个典型”,探索运作机制第26页
        (五)强化“六个抓手”,深入有序开展第26-27页
    三、港闸区“政社互动”的创新意义第27-30页
        (一)切实转变机关职能第28页
        (二)回归村(居)委会法律地位第28-29页
        (三)实行社区(综合)服务站实体化运作第29页
        (四)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第29页
        (五)有效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第29-30页
第三章 港闸区“政社互助”实践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0-37页
    一、政府层面第30-32页
        (一)理解认识不深刻第30页
        (二)主抓部门不强势第30-31页
        (三)职能部门不积极第31-32页
        (四)政府购买服务不到位第32页
    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层面第32-35页
        (一)思想上存在疑虑第32-33页
        (二)行政化和边缘化危机第33页
        (三)相关制约因素第33-35页
    三、社会组织层面第35-37页
        (一)思想认知不足第35页
        (二)功效发挥不够第35页
        (三)监督管理不强第35-37页
第四章 港闸区深入推进“政社互动”对策建议第37-44页
    一、优化政府社会管理第37-38页
        (一)健全依法行政制度第37页
        (二)强化领导机构第37页
        (三)有效推进政社分开第37-38页
        (四)搭建政社互动平台第38页
    二、推进社区管理创新第38-39页
        (一)完善群众自治机制第38页
        (二)深化减负增能第38-39页
        (三)鼓励公民个体参与第39页
    三、发展运用社会力量第39-41页
        (一)支持促进社会组织建设第39-40页
        (二)加强规范社会组织管理第40页
        (三)加强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第40-41页
    四、建立健全保障和监督机制第41-44页
        (一)培养政社互动意识第41页
        (二)深化“三社”联动机制第41-42页
        (三)完善政策扶持机制第42页
        (四)完善监督问责机制第42-44页
结论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仓市城市应急中心职能研究
下一篇:村民联系卡制度在基层村(社区)管理中的运用及其推进对策--以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