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太仓市城市应急中心职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1-18页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支撑第18-23页
    一、概念界定第18-20页
        (一)突发事件第18页
        (二)应急管理第18页
        (三)维稳第18-19页
        (四)公共危机第19-20页
        (五)职能第20页
    二、理论支撑第20-23页
        (一)风险社会理论第20-21页
        (二)危机管理理论第21-22页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2-23页
第二章 太仓市城市应急中心的成立与三个发展阶段第23-27页
    一、太仓市城市应急中心成立背景第23页
    二、太仓市城市应急中心基本概况第23-24页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第23页
        (二)信息化发展情况第23-24页
        (三)工作模式第24页
    三、太仓市城市应急中心职能定位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第24-27页
        (一)起步阶段:职能侧重于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第24-25页
        (二)过渡阶段:从偏重事中处置向注重事前预防转变第25页
        (三)成熟阶段:由被动的静态应急向网上网下动态应急转变第25-27页
第三章 太仓市城市应急中心的基本职能与延伸职能第27-34页
    一、太仓市城市应急中心的基本职能第27-31页
        (一)城市应急前提:预警、研判与预案第27-28页
        (二)城市应急的关键:快速响应、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第28-30页
        (三)城市应急的延续:恢复及善后第30-31页
    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延伸职能第31-32页
        (一)应急处置救援的区域协作第31-32页
        (二)动员全市救灾人力、物资第32页
        (三)通过官方自媒体及时发声、辟谣第32页
    三、太仓市城市应急中心职能实施特色第32-34页
        (一)信息化投入较高,科技集成在应急管理中充分展现第32-33页
        (二)网络舆情导控开展较早,舆情应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33-34页
第四章 影响太仓市城市应急中心职能发挥的障碍性因素第34-43页
    一、应急预案编制、执行存在缺陷第34-35页
        (一)预案编制缺乏针对性、实用性第34页
        (二)预案执行流于形式第34页
        (三)预案演练效果不佳第34-35页
    二、应急管理组织体制不够完善第35-39页
        (一)应急指挥主体多元化第35-36页
        (二)处置力量单一,公安、消防不堪重负第36-37页
        (三)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第37-38页
        (四) 应急中心无专门编制,日常由公安指挥中心兼职第38页
        (五)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第38-39页
    三、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第39-40页
        (一)应急联动协同性不足第39页
        (二)各部门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第39页
        (三)舆情导控能力仍有待提升第39-40页
        (四)应急指挥、处置中间环节过多,影响效率第40页
    四、应急管理法制建设缺位第40-43页
        (一)监督主体不明第40-41页
        (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不足第41页
        (三)问责重结果轻过程第41-43页
第五章 产生影响城市应急中心职能有效发挥的障碍性因素的原因分析第43-47页
    一、应急管理政府治理相对滞后第43-45页
        (一)应急管理决策的非制度化第43页
        (二)公共财政对应急管理的投入不足第43-44页
        (三)专业化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水平不高第44-45页
    二、主管部门缺乏危机意识第45-47页
        (一)主管部门对公共危机的认识不足第45-46页
        (二)应对危机的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投入不足第46-47页
第六章 太仓市城市应急中心职能优化的路径选择第47-55页
    一、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应急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第47-48页
        (一)科学编制预案第47页
        (二)提升应急预案的执行力第47页
        (三)开展常态化的应急预案合成演练第47-48页
    二、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制第48-52页
        (一)确定城市应急中心一元化的应急指挥体系第48页
        (二)提升社会组织、公共应急管理参与度第48-49页
        (三)完善应急管理保障第49-51页
        (四)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第51-52页
    三、改革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第52-53页
        (一)构建扁平化的应急管理指挥机制第52页
        (二)打造迅疾的应急联动网络第52-53页
        (三)建立情报信息流转共享闭环第53页
        (四)形成以“自媒体”为核心的舆情导控机制第53页
    四、完善应急管理法制建设第53-55页
        (一)明确专门部门主管,完善应急管理的过程监督第53-54页
        (二)畅通公共监督渠道第54页
        (三)明确问责机制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织型社区志愿服务创新研究--以浦东新区为例
下一篇:政社互动问题研究--以南通市港闸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