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风力发电的发展 | 第12-20页 |
1.1.1 风力发电的产生与全球化发展 | 第12-14页 |
1.1.2 我国风力资源分布 | 第14-15页 |
1.1.3 我国风力发电近况及趋势 | 第15-16页 |
1.1.4 我国风力发电政策 | 第16-17页 |
1.1.5 我国风力发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7-20页 |
1.2 FACTS 的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1.3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 | 第21-27页 |
1.4 本次研究工作简介及章节安排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 | 第29-46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风力发电机的类型 | 第29-33页 |
2.2.1 恒速发电 | 第29-30页 |
2.2.2 变速发电 | 第30-33页 |
2.3 风速模型 | 第33-34页 |
2.4 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和稳态特性 | 第34-37页 |
2.4.1 风轮机数学模型 | 第34-35页 |
2.4.2 异步发电机数学模型 | 第35-37页 |
2.5 风力发电并网系统仿真 | 第37-42页 |
2.5.1 仿真算例 | 第37-38页 |
2.5.2 软件简介 | 第38-39页 |
2.5.3 仿真分析 | 第39-42页 |
2.6 大型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 第42-44页 |
2.6.1 风电场的穿透功率极限 | 第42页 |
2.6.2 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的负面影响 | 第42-44页 |
2.6.3 海上风电场的并网问题 | 第4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风电场无功补偿设备的研究 | 第46-69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风电场的无功补偿原理 | 第46-50页 |
3.2.1 并联开关电容器 | 第47-48页 |
3.2.2 同步调相机SC | 第48页 |
3.2.3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 | 第48-49页 |
3.2.4 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 | 第49-50页 |
3.3 SVC 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策略 | 第50-57页 |
3.3.1 SVC 的工作原理 | 第50-51页 |
3.3.2 逆系统方法的基本概念 | 第51-53页 |
3.3.3 SVC 非线性控制器设计的逆系统方法 | 第53-57页 |
3.4 STATCOM 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策略 | 第57-64页 |
3.4.1 STATCOM 的工作原理 | 第57-58页 |
3.4.2 STATCOM 的控制策略 | 第58-61页 |
3.4.3 SPWM 技术 | 第61-64页 |
3.5 FACTS 设备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 第64-67页 |
3.5.1 阶跃风下风电场电压稳定及无功补偿情况 | 第64-65页 |
3.5.2 干扰风下风电场电压稳定及无功补偿情况 | 第65-66页 |
3.5.3 阵风下风电场电压稳定及无功补偿情况 | 第66-67页 |
3.5.4 电网端电压下降对风电场的影响 | 第6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风电场内部电气接线系统的研究 | 第69-77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研究系统 | 第69-70页 |
4.3 具体方案 | 第70-72页 |
4.3.1 链形 | 第70-71页 |
4.3.2 环形 | 第71页 |
4.3.3 星形 | 第71-72页 |
4.4 有功损耗 | 第72-73页 |
4.5 稳定性 | 第73-75页 |
4.5.1 电压稳定 | 第73页 |
4.5.2 故障响应 | 第73-75页 |
4.6 经济性 | 第75-7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柔性直流输电在风电系统中的应用 | 第77-92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柔性直流输电基本原理 | 第77-79页 |
5.3 dq 坐标系下VSC 的数学模型 | 第79-83页 |
5.3.1 稳态模型 | 第80-81页 |
5.3.2 内环控制器 | 第81-82页 |
5.3.3 外环控制器 | 第82-83页 |
5.4 稳定性分析 | 第83-87页 |
5.4.1 转子角稳定 | 第84-85页 |
5.4.2 电压稳定性 | 第85-87页 |
5.5 柔性直流输电在风电系统中的研究 | 第87-90页 |
5.5.1 控制策略 | 第87-88页 |
5.5.2 仿真分析 | 第88-9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录用的论文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