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MIG焊数字化控制系统的研究
目录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 第10-11页 |
1.2 脉冲MIG焊接技术介绍 | 第11-14页 |
1.2.1 脉冲MIG焊的产生及发展 | 第11页 |
1.2.2 脉冲MIG焊原理 | 第11-12页 |
1.2.3 脉冲MIG焊的工艺特点 | 第12-13页 |
1.2.4 脉冲MIG焊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课题的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本课题的设计方案与设计目标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脉冲MIG焊熔滴过渡形式及控制思想 | 第16-26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MIG焊中熔滴的几种过渡形式 | 第16-19页 |
2.3 脉冲MIG焊中的熔滴过渡 | 第19-23页 |
2.3.1 脉冲MIG焊中的熔滴过渡形式 | 第19-22页 |
2.3.2 脉冲MIG焊参数选择 | 第22-23页 |
2.4 脉冲MIG焊熔滴过渡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2.5 脉冲MIG焊波形控制方案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26-43页 |
3.1 引言 | 第26-27页 |
3.2 系统动态过程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7-33页 |
3.2.1 逆变电源的仿真模型 | 第27-28页 |
3.2.2 动态电弧负载模型 | 第28-31页 |
3.2.3 离散PI控制器的Matlab模型 | 第31-33页 |
3.2.4 占空比α控制环节模型 | 第33页 |
3.3 系统的整体仿真模型 | 第33-34页 |
3.4 脉冲MIG焊系统整体仿真 | 第34-37页 |
3.5 变参数PI控制方案仿真 | 第37-39页 |
3.6 参数改变对焊接过程的影响仿真 | 第39-43页 |
3.6.1 回路电感L的影响 | 第40页 |
3.6.2 峰值时间Tp的影响 | 第40-41页 |
3.6.3 峰值电流Ip的影响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硬件方案设计与实现 | 第43-57页 |
4.1 系统总体方案分析 | 第43-44页 |
4.2 单片机系统设计 | 第44-47页 |
4.2.1 单片机的选型与实验板设计 | 第44-45页 |
4.2.2 软件升级接口设计 | 第45-46页 |
4.2.3 焊机网络接口设计 | 第46-47页 |
4.3 数字信号处理器系统设计 | 第47-52页 |
4.3.1 数字信号处理器简介及选型 | 第47-49页 |
4.3.2 DSP实验板设计与实现 | 第49页 |
4.3.3 A/D转换接口设计 | 第49-50页 |
4.3.4 D/A转换接口设计 | 第50-51页 |
4.3.5 A/D与D/A转换实验 | 第51-52页 |
4.4 面板控制系统设计 | 第52-55页 |
4.4.1 面板控制系统方案 | 第52-54页 |
4.4.2 RS-485传输总线的选择及应用实现 | 第54-55页 |
4.5 硬件系统抗干扰设计 | 第55-57页 |
第五章 软件结构及程序设计 | 第57-69页 |
5.1 软件设计总体方案 | 第57页 |
5.2 CAN通讯程序设计 | 第57-59页 |
5.3 DSP实验板程序设计 | 第59-65页 |
5.3.1 主程序设计 | 第59-61页 |
5.3.2 引弧程序设计 | 第61-62页 |
5.3.3 收弧程序设计 | 第62-63页 |
5.3.4 变参数PI控制算法设计 | 第63-65页 |
5.4 通讯协议内容定制 | 第65-66页 |
5.5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66-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一 实验板实物照片 | 第75-76页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