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发酵法制高级醇及多元醇论文

菊糖降解菌的筛选及性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3页
    1.1 菊糖第9-12页
        1.1.1 菊糖分子简介第9-10页
        1.1.2 菊糖来源第10页
        1.1.3 菊糖的理化性质第10页
        1.1.4 菊糖的生理功能第10-11页
        1.1.5 菊糖的应用第11-12页
    1.2 菊糖酶第12-15页
    1.3 果糖第15-18页
        1.3.1 生理特性第15-16页
        1.3.2 果糖的应用第16-17页
        1.3.3 果糖的代谢特点第17-18页
    1.4 2,3-丁二醇第18-22页
        1.4.1 2,3-丁二醇的理化性质第18-19页
        1.4.2 2,3-丁二醇的主要用途第19-20页
        1.4.3 2,3-丁二醇的生产方法第20页
        1.4.4 菌种选择第20-21页
        1.4.5 底物的选择第21-22页
        1.4.6 2,3-丁二醇代谢途径第22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菊糖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第23-4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30页
        2.1.1 目的菌筛选第23页
        2.1.2 薄层层析法检测菌种第23-24页
        2.1.3 培养基的制备第24页
        2.1.4 菌种鉴定方法第24-26页
        2.1.5 粗酶液的制备方法第26页
        2.1.6 酶活力测定第26-27页
        2.1.7 还原糖标准曲线绘制第27-28页
        2.1.8 菌体生长与发酵条件第28-29页
        2.1.9 响应面实验方法第29-30页
        2.1.10 菊粉酶的作用方式第30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0-46页
        2.2.1 菌株筛选结果第30-33页
        2.2.2 L252菌株的鉴定结果第33-35页
        2.2.3 果糖标准曲线第35-36页
        2.2.4 产酶条件优化结果第36-40页
        2.2.5 响应面结果第40-45页
        2.2.6 酶作用方式第45-46页
    2.3 本章结论第46-47页
第三章 2,3-丁二醇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第47-65页
    3.1 筛菌方法第47页
    3.2 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发判定未知醇第47页
    3.3 2,3-丁二醇的初步提取方法第47-48页
    3.4 菌株的鉴定第48-50页
        3.4.1 生理生化实验第48-50页
        3.4.2 26s rDNA扩增及序列测定第50页
    3.5 2,3-丁二醇条件的优化第50-52页
        3.5.1 菊糖浓度对2,3-丁二醇产量的影响第50-51页
        3.5.2 初始pH值对2,3-丁二醇产量的影响第51页
        3.5.3 氮源对2,3-丁二醇产量的影响第51页
        3.5.4 无机盐对2,3-丁二醇产量的影响第51页
        3.5.5 温度对2,3-丁二醇产量的影响第51页
        3.5.6 发酵时间对2,3-丁二醇产量的影响第51-52页
    3.6 结果与讨论第52-64页
        3.6.1 筛菌结果第52-53页
        3.6.2 未知物的判定结果第53-55页
        3.6.3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第55-56页
        3.6.4 26s rDNA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第56-57页
        3.6.5 L252的26s rDNA的测序结果第57页
        3.6.6 2,3-丁二醇发酵条件优化结果第57-64页
    3.7 本章结论第64-65页
第四章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不同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鲍鱼胶原蛋白的提取、分离及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