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0页 |
1.1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致病菌 | 第8-9页 |
1.2 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检测技术的应用进展 | 第9-15页 |
1.2.1 副溶血性弧菌简介 | 第9-11页 |
1.2.2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技术的应用进展 | 第11-15页 |
1.2.2.1 副溶血性弧菌的常规检测法 | 第12-13页 |
1.2.2.2 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法 | 第13-15页 |
1.3 MALDI-TOF-MS检测技术简介 | 第15-19页 |
1.3.1 MALDI-TOF-MS基本原理 | 第16页 |
1.3.2 MALDI-TOF-MS的特点 | 第16-17页 |
1.3.3 MALDI-TOF-MS检测技术应用现状 | 第17-19页 |
1.3.3.1 MALDI-TOF-MS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1.3.3.2 MALDI-TOF-MS在其它方面的应用现状 | 第19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基本方法 | 第20-2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2.1.1 实验菌株 | 第20-21页 |
2.1.2 实验试剂与器材 | 第21-22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2 基本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2.2.1 实验菌株的培养 | 第22页 |
2.2.2 标准品的配制 | 第22-23页 |
2.2.3 基质的配制 | 第23页 |
2.2.4 实验菌株预处理 | 第23页 |
2.2.5 MALDI-TOF-MS鉴定 | 第23-24页 |
2.2.6 实时荧光PCR | 第24-26页 |
2.2.6.1 实验菌株模板DNA提取 | 第24页 |
2.2.6.2 实时荧光PCR反应与结果判定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3.1 适宜的菌株预处理方式选择 | 第26页 |
3.2 适宜的菌株培养条件选择 | 第26页 |
3.3 适宜菌体量的选择 | 第26页 |
3.4 基质与样品比例的影响性分析 | 第26-27页 |
3.5 MALDI-TOF-MS检测法准确性分析 | 第27页 |
3.6 MALDI-TOF-MS检测法重复性分析 | 第27页 |
3.7 MALDI-TOF-MS检测法特异性分析 | 第27页 |
3.8 实验菌株的MALDI-TOF-MS分型与血清分型和tdh基因关系比较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42页 |
4.1 适宜预处理方式的确定 | 第28-30页 |
4.2 适宜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30-33页 |
4.2.1 适宜培养基的确定 | 第30-32页 |
4.2.2 适宜时间段的确定 | 第32-33页 |
4.3 适宜菌量的选择 | 第33-34页 |
4.4 基质与样品最佳比例的确证 | 第34-35页 |
4.5 MALDI-TOF-MS检测法准确性分析结果 | 第35-37页 |
4.6 MALDI-TOF-MS的重复性分析结果 | 第37页 |
4.7 MALDI-TOF-MS特异性分析结果 | 第37-39页 |
4.8 MALDI-TOF-MS分型与血清型和tdh基因关系分析 | 第39-4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2-47页 |
5.1 影响MALDI-TOF-MS检测的因素 | 第42-44页 |
5.2 MALDI-TOF-MS检测准确性、重复性、特异性分析讨论 | 第44-45页 |
5.3 MALDI-TOF-MS分型与其它分型技术关系的讨论 | 第45-47页 |
第六章 展望 | 第47-49页 |
6.1 本研究的特色 | 第47页 |
6.2 MALDI-TOF-MS检测法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