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声学论文

录音、混音室建筑声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第15-17页
    1.3 研究对象第17-21页
        1.3.0 录音、混音室的概念第17-18页
        1.3.1 录音室的分类及特点第18-20页
        1.3.2 录音、混音室的声学特性第20-21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页
        1.4.1 研究的目的第21页
        1.4.2 研究的意义第21页
    1.5 研究方法及预期成果第21-22页
        1.5.1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2 预期成果第22页
    1.6 研究框架第22-24页
第二章 录音、混音室使用需求调研分析第24-37页
    2.1 录音、混音室调研概述第24-30页
    2.2 问卷调查分析第30-31页
        2.2.1 问卷基本情况说明第30-31页
        2.2.2 问卷调查分布情况第31页
    2.3 调查结果及分析第31-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录音、混音室声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及策略第37-46页
    3.1 录音、混音室体型设计原则第38-40页
        3.1.1 录音、混音室的体型对室内声环境的影响第38-39页
        3.1.2 室形和比例的确定第39-40页
    3.2 混响时间设计第40-43页
        3.2.1 混响时间的计算第40-42页
        3.2.2 录音、混音室混响时间和频率特性的确定第42-43页
    3.3 录音、混音室室内界面特性第43-44页
        3.3.1 早期反射声第43-44页
        3.3.2 声扩散第44页
    3.4 录音、混音室背景噪声控制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录音、混音室室内声学装饰设计第46-53页
    4.1 录音、混音室室内吸声设计第46-49页
        4.1.1 多孔吸声材料第46-48页
        4.1.2 共振吸声结构第48-49页
        4.1.3 空间吸声体第49页
    4.2 录音、混音室扩散结构的设计第49-51页
        4.2.1 常见扩散体的形态第49-50页
        4.2.2 二次剩余序列扩散体第50-51页
    4.3 录音、混音室复合结构的设计第51-52页
    4.4 室内装修艺术与声学结构的统一第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录音、混音室围护结构隔声设计第53-63页
    5.1 录音、混音室中的噪声来源及传播途径第53页
    5.2 录音、混音室选址第53-54页
    5.3 录音、混音室墙体设计第54-58页
        5.3.1 隔声墙体优化设计第54-55页
        5.3.2 墙体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第55-56页
        5.3.3 录音、混音室中常用的墙体构造第56-58页
    5.4 录音、混音室地面设计第58-60页
    5.5 录音、混音室顶棚设计第60-61页
    5.6 门、窗设计第61-62页
    5.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录音、混音室空调系统消声设计第63-69页
    6.1 空调系统消声器的选择与配置第63-66页
    6.2 空调系统消声器评价指标第66-68页
    6.3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七章 工程实例第69-89页
    7.1 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综合教学楼录音室第69-80页
        7.1.1 工程概况第69-71页
        7.1.2 声学设计指标第71页
        7.1.3 建筑声学设计及构造措施第71-75页
        7.1.4 音乐录音室室内声环境模拟分析第75-80页
    7.2 腾讯 QQ 录音室第80-82页
    7.3 九州昊乐录音室第82-85页
    7.4 九州昊乐音乐混音室第85-88页
    7.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结论及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附录第94-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框架—内填预制SRC抗侧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下一篇:基于VC++的直行车道模型中汽车偏离预警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