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问题阐释 | 第14-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2.1.1 行政约谈 | 第14-15页 |
2.1.2 工商行政管理 | 第15页 |
2.1.3 消费维权 | 第15-16页 |
2.1.4 行政指导 | 第16页 |
2.2 相关问题阐释 | 第16-18页 |
2.2.1 行政约谈的特征 | 第16-17页 |
2.2.2 行政指导的工作原则 | 第17-18页 |
2.2.3 行政指导的种类和适用 | 第18页 |
2.3 相关理论阐释 | 第18-20页 |
2.3.1 平衡论 | 第18页 |
2.3.2 公共服务理论 | 第18-19页 |
2.3.3 行政沟通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约谈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 第20-24页 |
3.1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约谈制度的意义 | 第20-21页 |
3.1.1 工商工作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20页 |
3.1.2 推动行政机关效能建设的需要 | 第20页 |
3.1.3 改进行政执法模式的需要 | 第20-21页 |
3.2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约谈制度的现状和发展 | 第21-23页 |
3.2.1 在国家工商总局层面 | 第21页 |
3.2.2. 在省工商局层面 | 第21-22页 |
3.2.3. 在地方工商局层面 | 第22-23页 |
3.3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约谈的实际效果 | 第23-24页 |
3.3.1 改善了执法机关与监管对象之间的关系 | 第23页 |
3.3.2 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23-24页 |
第4章 东营市工商局行政约谈的具体实施 | 第24-32页 |
4.1 东营市工商局开展行政约谈工作目标 | 第24-26页 |
4.1.1 提高效能,创造一流营商环境 | 第24-25页 |
4.1.2 强化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 第25页 |
4.1.3 强化教育,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 第25-26页 |
4.2 东营市工商局消费维权行政约谈制度实施 | 第26-28页 |
4.2.1 行政约谈的方式 | 第26-27页 |
4.2.2 行政约谈的程序 | 第27-28页 |
4.3 行政约谈案例:家电售后服务经营行为专项规范活动集中行政约谈 | 第28-32页 |
4.3.1 行政约谈的提出 | 第28-29页 |
4.3.2 行政约谈参会人员 | 第29页 |
4.3.3 行政约谈的议程 | 第29-30页 |
4.3.4 行政约谈的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第5章 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约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2-36页 |
5.1 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约谈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5.1.1 法律制度不全 | 第32页 |
5.1.2 适用范围不广 | 第32-33页 |
5.1.3 程序规定不严 | 第33页 |
5.1.4 保障措施不力 | 第33-34页 |
5.2 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约谈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4-36页 |
5.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 第34页 |
5.2.2 行政约谈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 第34页 |
5.2.3 行政约谈工作存在机械化 | 第34-36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约谈制度的建议 | 第36-45页 |
6.1 健全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约谈的法律制度体系 | 第36-37页 |
6.1.1 完善上层立法 | 第36页 |
6.1.2 制定规范有效的工作制度 | 第36-37页 |
6.2 完善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约谈的适用 | 第37-40页 |
6.2.1 行政处罚领域 | 第37-38页 |
6.2.2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领域 | 第38页 |
6.2.3 广告监管领域 | 第38-39页 |
6.2.4 消费维权领域 | 第39-40页 |
6.3 规范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约谈的程序 | 第40-42页 |
6.3.1 前期准备阶段 | 第40-41页 |
6.3.2 组织实施阶段 | 第41-42页 |
6.3.3 后期处理阶段 | 第42页 |
6.4 保障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约谈的落实 | 第42-45页 |
6.4.1 完善行政约谈的工作机制 | 第42-43页 |
6.4.2 加强行政约谈的宣传引导 | 第43页 |
6.4.3 落实行政约谈的监督 | 第43-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