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巴毛穷宗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圈构造演化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存在问题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研究条件及完成工作量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0页 |
2.1 区域构造 | 第16-17页 |
2.2 区域地层 | 第17页 |
2.3 区域岩浆岩 | 第17-20页 |
第3章 巴毛穷宗新生代火山岩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 | 第20-36页 |
3.1 岩相学特征 | 第20-22页 |
3.2 巴毛穷宗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22-36页 |
3.2.1 分析方法 | 第22页 |
3.2.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22-28页 |
3.2.3 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28-34页 |
3.2.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4-36页 |
第4章 巴毛穷宗火山岩的矿物学特征 | 第36-58页 |
4.1 橄榄石、金云母和单斜辉石的矿物学特征 | 第36页 |
4.2 矿物化学 | 第36-58页 |
4.2.1 分析方法 | 第36页 |
4.2.2 橄榄石的矿物化学 | 第36-38页 |
4.2.3 金云母的矿物化学 | 第38-39页 |
4.2.4 单斜辉石斑晶的矿物化学 | 第39-58页 |
第5章 巴毛穷宗火山岩的成因及意义 | 第58-66页 |
5.1 矿物平衡温压条件的估算 | 第58-59页 |
5.1.1 橄榄石斑晶的温度计算 | 第58页 |
5.1.2 单斜辉石斑晶的温度、压力计算 | 第58-59页 |
5.2 绿核辉石的成因 | 第59-61页 |
5.3 岩浆作用判别 | 第61-63页 |
5.4 岩浆源区性质 | 第63-66页 |
5.4.1 原生岩浆 | 第63-64页 |
5.4.2 源区性质 | 第64-66页 |
第6章 羌塘新生代岩石圈构造演化 | 第66-6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1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