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刑事和解概况 | 第10-15页 |
·刑事和解的概念 | 第10-11页 |
·刑事和解特征 | 第11-13页 |
·刑事和解具有刑事性 | 第11-12页 |
·刑事和解具有自愿参与性 | 第12页 |
·刑事和解具有补偿性 | 第12-13页 |
·刑事和解具有宽缓性 | 第13页 |
·刑事和解的现实功能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传统文化 | 第15-17页 |
·恢复性司法理论 | 第17-19页 |
·和谐社会理论 | 第19-20页 |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刑事和解质疑与回应 | 第21-27页 |
·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 | 第21-22页 |
·刑事和解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22-23页 |
·刑事和解与刑法平等原则 | 第23-27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 第27-30页 |
·适用条件 | 第27页 |
·适用范围 | 第27-28页 |
·刑事和解的参与人及各自功能 | 第28-29页 |
·当事人 | 第28页 |
·调停人 | 第28页 |
·检察机关及法院 | 第28-29页 |
·刑事和解的处置措施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