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关于高中教研组建设与管理研究的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关于教研组建设与管理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1.2.2 境外关于教研组建设与管理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内涵 | 第16-21页 |
2.1 学习型教研组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1.1 学习型组织理论 | 第16页 |
2.1.2 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2.1.3 教师团队合作理论 | 第17-18页 |
2.2 学习型教研组与传统教研组的区别和特点 | 第18-21页 |
2.2.1 传统型教研组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2.2.2 学习型教研组的特征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教研组的功能和作用 | 第21-25页 |
3.1 教研组的功能 | 第21-23页 |
3.1.1 研究功能 | 第21-22页 |
3.1.2 指导功能 | 第22-23页 |
3.1.3 激励功能 | 第23页 |
3.1.4 协调功能 | 第23页 |
3.2 教研组的作用 | 第23-25页 |
3.2.1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第23页 |
3.2.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23-24页 |
3.2.3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 第24-25页 |
第四章 高中英语教研组建设的调查分析 | 第25-36页 |
4.1 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 第25-27页 |
4.1.1 调查方法 | 第25-26页 |
4.1.2 研究样本情况介绍 | 第26页 |
4.1.3 样本人员组成情况 | 第26-27页 |
4.2 园区高中英语教研组现状调查 | 第27-34页 |
4.2.1 园区高中英语教研组的人员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4.2.2 园区高中英语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统计与分析 | 第28-30页 |
4.2.3 教研组活动效果情况与分析 | 第30-31页 |
4.2.4 学校管理方面调查与分析 | 第31-32页 |
4.2.5 个人专业发展调查与分析 | 第32-33页 |
4.2.6 教研组合作氛围调查与分析 | 第33-34页 |
4.3 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的必要性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建立学习型教研组的策略 | 第36-46页 |
5.1 建立健全教研组的规章制度 | 第36-39页 |
5.1.1 建立教师学习制度 | 第36-37页 |
5.1.2 建立学习合作体 | 第37-38页 |
5.1.3 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 第38-39页 |
5.2 精选教研活动的主题 | 第39-40页 |
5.2.1 了解教师需求 | 第39-40页 |
5.2.2 制定教研活动计划 | 第40页 |
5.3 构建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 | 第40-42页 |
5.3.1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 第41页 |
5.3.2 调整年级组师资调配 | 第41-42页 |
5.3.3 形成教研组内资料共享库 | 第42页 |
5.3.4 建立共同愿景 | 第42页 |
5.4 与年级组共建并存相互融合 | 第42-44页 |
5.4.1 合理配置教研组与年级组的职能与权责 | 第43页 |
5.4.2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的合作机制 | 第43页 |
5.4.3 加强“两组”工作中的交流、融通与整合 | 第43-44页 |
5.5 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交流 | 第44-46页 |
5.5.1 实行教师轮岗制 | 第44-45页 |
5.5.2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 | 第45-46页 |
第六章 学习型教研组实践的成效 | 第46-49页 |
6.1 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第46-47页 |
6.1.1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 第46-47页 |
6.1.2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 第47页 |
6.2 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合作 | 第47页 |
6.3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