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亚香棒虫草内生真菌培养及产多糖培养基的优化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16页
    1.1 亚香棒虫草概述第9-11页
        1.1.1 亚香棒虫草的生物学特性第9-10页
        1.1.2 蝙蝠蛾的鉴定第10页
        1.1.3 真菌的鉴定第10页
        1.1.4 生物学特性第10-11页
    1.2 亚香棒虫草的人工培养第11页
    1.3 亚香棒虫草的生长周期第11-13页
    1.4 亚香棒虫草的化学成分第13-14页
    1.5 亚香棒虫草的功效第14-16页
第2章 材料、设备与方法第16-29页
    2.1 试验材料第16-17页
    2.2 试剂及培养基配制第17-18页
    2.3 培养基第18-19页
        2.3.1 活化培养基第18页
        2.3.2 种子液培养基第18页
        2.3.3 发酵培养基第18-19页
    2.4 试验设备及耗材第19-20页
    2.5 实验方法第20-29页
        2.5.1 切片观察方法第20-21页
        2.5.2 氨基酸的分析步骤第21-22页
        2.5.3 氨基酸的提取第22页
        2.5.4 薄层层析第22-23页
        2.5.5 亚香棒虫草内生真菌的固体培养和形态鉴定第23-24页
        2.5.6 亚香棒虫草内生真菌的液体培养第24页
        2.5.7 用SDS-CTAB法提取亚香棒虫草内生真菌的DNA第24-25页
        2.5.8 电泳检测第25页
        2.5.9 PCR扩增[9]第25页
        2.5.10 ITS内生真菌的系统发育分析第25-26页
        2.5.11 菌种活化第26页
        2.5.12 种子液扩大培养第26页
        2.5.13 培养基优化第26页
        2.5.14 发酵液多糖和胞内多糖的分离提纯第26页
        2.5.15 胞外多糖的分离提纯第26-27页
        2.5.16 胞内多糖的分离提纯第27页
        2.5.17 多糖的测定—苯酚硫酸比色法第27-29页
第3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9-43页
    3.1 亚相棒虫草部分部位组织切片显微摄影第29-31页
    3.2 氨基酸种类分析第31-33页
    3.3 内生真菌形态鉴定结果分析第33-34页
    3.4 内生真菌DNA提取与鉴定结果分析第34-35页
    3.5 PCR产物电泳结果分析第35-36页
    3.6 系统发育发育树的构建与分析第36-38页
        3.6.1 系统发育发育树的构建第36-38页
        3.6.2 种属鉴定第38页
    3.7 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优化第38-43页
        3.7.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第38-39页
        3.7.2 碳源胞外多糖的产量影响第39-40页
        3.7.3 碳源胞内多糖的产量影响第40页
        3.7.4 氮源胞外多糖的产量影响第40-42页
        3.7.5 氮源胞内多糖的产量影响第42-43页
第4章 结论第43-45页
    4.1 组织切片第43页
    4.2 菌株的分离和鉴定第43页
    4.3 发酵产糖培养基的优化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艺术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以九江学院为例
下一篇:鄱阳湖鲶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