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3.1 分离器尺寸的计算 | 第11-12页 |
1.3.2 整流构件使用 | 第12页 |
1.3.3 通过Fluent流场模拟选择整流构件 | 第12页 |
1.3.4 排屑系统设计 | 第12-13页 |
第2章 分离原理及分离效率影响因素概述 | 第13-26页 |
2.1 分离原理 | 第14-15页 |
2.1.1 基本原理 | 第14页 |
2.1.2 浅池理论 | 第14-15页 |
2.1.3 聚结原理 | 第15页 |
2.2 流体动力学研究 | 第15-18页 |
2.3 分离器中影响分散相粒子运动的因素 | 第18-23页 |
2.3.1 分散相间的相互作用 | 第18-20页 |
2.3.2 器壁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3 粒子的形状影响 | 第21-22页 |
2.3.4 流场分布不均匀的影响 | 第22-23页 |
2.4 分离器内油水分离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5页 |
2.4.1 流态变化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2 油水界面状态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24页 |
2.4.3 油水界面高度的影响 | 第24页 |
2.4.4 分离器长径比的范围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四相分离器设备尺寸计算 | 第26-43页 |
3.1 常用分离器计算模型 | 第26-34页 |
3.1.1 理论计算模型 | 第26-27页 |
3.1.2 停留时间模型 | 第27-29页 |
3.1.3 C-E模型 | 第29-31页 |
3.1.4 粒级效率模型 | 第31-34页 |
3.2 分离器尺寸计算 | 第34-42页 |
3.2.1 分离器尺寸计算思路 | 第34页 |
3.2.2 粒径分布模型简述 | 第34-36页 |
3.2.3 设备定尺计算 | 第36-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FLUENT流场模拟分析及内件优化 | 第43-64页 |
4.1 FLUENT概述及其应用 | 第43-46页 |
4.1.1 软件介绍 | 第43-45页 |
4.1.2 应用Fluent求解问题的步骤 | 第45-46页 |
4.2 分离器整流构件 | 第46-47页 |
4.3 分离器整流构件的FLUENT流场模拟 | 第47-63页 |
4.3.1 四相分离器内部流场仿真模型选择 | 第48-49页 |
4.3.2 整流构件对四相分离器内部流场的影响分析 | 第49-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排固系统改进设计 | 第64-74页 |
5.1 几种排砂方式简介 | 第64-65页 |
5.1.1 水力清砂 | 第64-65页 |
5.1.2 集砂斗除砂 | 第65页 |
5.1.3 砂泵抽吸排砂 | 第65页 |
5.2 排固系统设计 | 第65-67页 |
5.3 岩屑排出实验 | 第67-72页 |
5.3.1 排屑量实验 | 第68-70页 |
5.3.2 比较螺杆泵、砂泵岩屑排出效果实验 | 第70页 |
5.3.3 泵排出口的相关参数对排屑影响实验 | 第70-72页 |
5.3.4 停泵防堵技术实验 | 第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4-7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4页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