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3页 |
1.1 牙轮钻头概述 | 第9-10页 |
1.1.1 牙轮钻头发展史 | 第9页 |
1.1.2 牙轮钻头的破岩机理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牙轮钻头基本理论 | 第13-21页 |
2.1 牙轮钻头几何学理论 | 第13页 |
2.2 三牙轮钻头的基本结构参数 | 第13页 |
2.3 牙轮钻头几何学基本方程 | 第13-18页 |
2.3.1 固定坐标系 | 第14-15页 |
2.3.2 运动圆柱坐标系 | 第15页 |
2.3.3 复合圆柱坐标系 | 第15-16页 |
2.3.4 牙轮的特征点在静坐标中的位置 | 第16-18页 |
2.4 牙轮钻头运动学理论 | 第18-20页 |
2.4.1 传统的牙轮钻头运动学理论 | 第18页 |
2.4.2 现代牙轮钻头运动学理论 | 第18-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三牙轮钻头设计及性能分析 | 第21-45页 |
3.1 触底齿数 | 第21-23页 |
3.1.1 触底齿的判定 | 第21-22页 |
3.1.2 触底齿的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3.2 牙轮钻头不等距布齿计算 | 第23-30页 |
3.2.1 不等距布齿的原理 | 第23页 |
3.2.2 不等距布齿的计算 | 第23-30页 |
3.3 牙齿镶装偏转角计算 | 第30-34页 |
3.3.1 镶装偏转机理 | 第30-31页 |
3.3.2 镶装偏转角计算 | 第31-34页 |
3.4 井底轨迹图和井底覆盖直方图 | 第34-40页 |
3.4.1 井底轨迹图和并底覆盖直方图原理 | 第34-35页 |
3.4.2 井底轨迹图和井底覆盖直方图计算 | 第35-40页 |
3.5 空间啮合间隙计算 | 第40-43页 |
3.5.1 设计变量的选择 | 第40页 |
3.5.2 齿圈和齿谷的排序 | 第40-42页 |
3.5.3 啮合间隙计算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参数化建模 | 第45-60页 |
4.1 SolidWorks简介 | 第45-49页 |
4.1.1 二次开发 | 第45页 |
4.1.2 SolidWorks API对象 | 第45-46页 |
4.1.3 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 第46-49页 |
4.2 牙轮钻头几何参数模型 | 第49-54页 |
4.3 三维实体建模 | 第54-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软件介绍 | 第60-76页 |
5.1 软件的运行环境 | 第60页 |
5.2 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 | 第60-61页 |
5.3 总体框架 | 第61-66页 |
5.3.1 建立镶齿钻头的基本数据模块 | 第62-64页 |
5.3.2 不等距布齿设计计算模块 | 第64页 |
5.3.3 牙齿镶装偏转角设计计算模块 | 第64页 |
5.3.4 绘制钻头井底轨迹图模块 | 第64-65页 |
5.3.5 钻头触底齿数计算模块 | 第65页 |
5.3.6 井底破碎面积计算及绘制井底覆盖综合直方图模块 | 第65-66页 |
5.3.7 镶齿钻头啮合间隙计算模块 | 第66页 |
5.4 软件应用实例及分析 | 第66-72页 |
5.4.1 牙轮钻头不等距布齿设计计算 | 第66-67页 |
5.4.2 牙齿镶装偏转角计算 | 第67页 |
5.4.3 井底破碎面积及井底覆盖直方图 | 第67-72页 |
5.4.4 镶齿钻头空间啮合间隙 | 第72页 |
5.5 三牙轮钻头的SolidWorks建模 | 第72-75页 |
5.5.1 软件的运行环境 | 第72-73页 |
5.5.2 软件的功能模块界面 | 第73-7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6-78页 |
6.1 本论文研究的成果 | 第76页 |
6.2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