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5页 |
1.1 鬼箭羽概述 | 第13页 |
1.2 鬼箭羽中的有效成分 | 第13-15页 |
1.2.1 黄酮类 | 第13-14页 |
1.2.2 酚酸类 | 第14页 |
1.2.3 生物碱类 | 第14页 |
1.2.4 甾体类 | 第14页 |
1.2.5 强心苷类 | 第14页 |
1.2.6 其他 | 第14-15页 |
1.3 鬼箭羽的药理活性 | 第15-17页 |
1.3.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15页 |
1.3.2 降血糖作用 | 第15页 |
1.3.3 抗肿瘤作用 | 第15页 |
1.3.4 抗过敏、抗炎及抗菌作用 | 第15-16页 |
1.3.5 对肾脏的作用 | 第16页 |
1.3.6 其他 | 第16-17页 |
1.4 中药有效成分现代提取新技术 | 第17-18页 |
1.5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研究 | 第18-22页 |
1.5.1 双水相体系的分类 | 第18-19页 |
1.5.2 双水相体系液-液相平衡 | 第19-20页 |
1.5.3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 第20-22页 |
1.6 浊点萃取技术的研究 | 第22-23页 |
1.6.1 浊点的形成原理 | 第22-23页 |
1.6.2 浊点萃取的应用 | 第23页 |
1.7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3-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5页 |
第二章 UPLC-QTOF-MS分析鬼箭羽中的化学成分 | 第35-48页 |
2.1 前言 | 第35页 |
2.2 仪器与试剂 | 第35-36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2.2.2 实验试剂及药材 | 第3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2.3.1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36页 |
2.3.2 LC-MS分析条件 | 第3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2.4.1 鬼箭羽萃取液的色谱图 | 第36-37页 |
2.4.2 鬼箭羽萃取液的质谱分析 | 第37-38页 |
2.4.3 鬼箭羽萃取液中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 第38-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三章 鬼箭羽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48-61页 |
3.1 前言 | 第48页 |
3.2 仪器及试剂 | 第48-49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3.2.2 实验试剂及药材 | 第48-4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3.3.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49页 |
3.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9-50页 |
3.3.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鬼箭羽中的总黄酮及总酚酸 | 第50页 |
3.3.4 HPLC分析条件 | 第50-5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3.4.1 UV测定鬼箭羽中的总黄酮和总酚酸 | 第51-53页 |
3.4.2 HPLC分析鬼箭羽中的有效成分 | 第53-56页 |
3.4.3 儿茶素、二氢杨梅素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第56页 |
3.4.4 没食子酸、鞣花酸和总酚酸的含量测定 | 第56-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第四章 PEG-(NH_4)_2SO_4双水相体系相图的绘制与拟合 | 第61-81页 |
4.1 前言 | 第61页 |
4.2 仪器与试剂 | 第61-62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61-62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62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4.3.1 双水相双节线数据的测定 | 第62页 |
4.3.2 双水相系线数据的测定 | 第62-63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3-78页 |
4.4.1 双水相双节线数据的拟合 | 第63-70页 |
4.4.2 双水相系线的拟合 | 第70-76页 |
4.4.3 不同温度对于双水相的影响 | 第76-77页 |
4.4.4 不同分子量PEG对于双水相成相的影响 | 第77-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第五章 超声辅助回流萃取-温度诱导浊点萃取鬼箭羽中黄酮化合物 | 第81-101页 |
5.1 前言 | 第81页 |
5.2 仪器及试剂 | 第81-82页 |
5.2.1 实验仪器 | 第81-82页 |
5.2.2 实验试剂及药材 | 第82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82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82-97页 |
5.4.1 单因素试验 | 第82-86页 |
5.4.2 响应面法优化萃取条件 | 第86-92页 |
5.4.3 不同因素对浊点萃取的影响 | 第92-96页 |
5.4.4 不同萃取溶剂萃取鬼箭羽中有效成分 | 第96页 |
5.4.5 不同萃取方法萃取鬼箭羽中黄酮化合物的比较 | 第96-9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微波辅助-双水相萃取鬼箭羽中酚酸化合物 | 第101-115页 |
6.1 前言 | 第101页 |
6.2 仪器及试剂 | 第101-102页 |
6.2.1 实验仪器 | 第101-102页 |
6.2.2 实验试剂 | 第102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102页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1页 |
6.4.1 单因素试验 | 第102-106页 |
6.4.2 响应面法优化萃取条件 | 第106-111页 |
6.4.3 不同萃取方法萃取鬼箭羽中的酚酸化合物 | 第111页 |
6.5 小结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5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