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蛇床子素及多吡啶钌,铱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缩略语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3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蛇床子素及钌,铱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研究进展第15-18页
        1.2.1 蛇床子素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2 钌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3 铱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 蛇床子素及钌,铱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研究方法第18-24页
        1.3.1 细胞凋亡的含义第18-20页
        1.3.2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第20页
        1.3.3 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检测第20-21页
        1.3.4 细胞内吞和定位检测第21页
        1.3.5 Annexin-V/PI双染法第21页
        1.3.6 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第21-22页
        1.3.7 DCFH-DA检测ROS(活性氧)第22页
        1.3.8 Flow Cytometry检测细胞周期第22-23页
        1.3.9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第23页
        1.3.10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第23页
        1.3.11 细胞侵袭实验第23-24页
        1.3.12 自噬第24页
    1.4 选题意义及研究展望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33页
第二章 蛇床子素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第33-55页
    2.1 引言第33-34页
    2.2 实验材料第34-35页
        2.2.1 实验试剂第34-35页
        2.2.2 实验仪器第35页
    2.3 Osthole抗肿瘤活性研究第35-42页
        2.3.1 常用溶液的配置第35-36页
        2.3.2 细胞培养第36页
        2.3.3 细胞毒性实验第36页
        2.3.4 AO/EB双荧光染色法第36-37页
        2.3.5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第37页
        2.3.6 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第37-38页
        2.3.7 内吞实验第38页
        2.3.8 ROS的检测第38-39页
        2.3.9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第39页
        2.3.10 细胞周期的测定第39-40页
        2.3.11 白噬实验第40页
        2.3.12 Transwell侵袭实验第40页
        2.3.13 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第40-42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2-50页
        2.4.1 体外细胞毒性第42页
        2.4.2 AO/EB染色第42-43页
        2.4.3 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第43-44页
        2.4.4 彗星电泳结果分析第44页
        2.4.5 细胞内吞实验第44-45页
        2.4.6 线粒体膜电位结果分析第45-46页
        2.4.7 活性氧含量分析第46-47页
        2.4.8 Western Blot结果第47页
        2.4.9 流式细胞周期结果分析第47-48页
        2.4.10 自噬AO染色及LC3蛋白表达第48-49页
        2.4.11 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分析第49-50页
    2.5 小结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第三章 具有抗肿瘤活性铱(Ⅲ)配合物合成及其机制研究第55-73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实验材料第56页
        3.2.1 实验试剂第56页
        3.2.2 实验仪器第56页
    3.3 配合物的合成第56-58页
        3.3.1 配体及配合物合成路线第56-57页
        3.3.2 1,10-邻菲罗啉-5,6-二酮的合成第57页
        3.3.3 配体BTCP的合成与表征第57页
        3.3.4 Cis-[Ir(ppy)_2Cl_2]_2的合成第57页
        3.3.5 [Ir(ppy)_2(BTCP)]PF_6(Ir-1)的合成第57-58页
    3.4 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的检测方法第58-59页
        3.4.1 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法第58页
        3.4.2 自噬实验第58-59页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9-69页
        3.5.1 体外细胞毒性第59-60页
        3.5.2 AO/EB和Hoechst 3325染色结果分析第60页
        3.5.3 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第60-61页
        3.5.4 内吞实验第61-62页
        3.5.5 DNA损伤实验结果第62页
        3.5.6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及线粒体定位第62-64页
        3.5.7 ROS检测结果第64-65页
        3.5.8 Western Blot结果第65-66页
        3.5.9 细胞周期检测第66页
        3.5.10 自噬检测结果第66-68页
        3.5.11 Transwell侵袭实验第68-69页
    3.6 小结第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第四章 具有光活性的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第73-87页
    4.1 引言第73-74页
    4.2 实验材料第74页
        4.2.1 实验试剂第74页
        4.2.2 实验仪器第74页
    4.3 配合物的合成第74-75页
        4.3.1 配体及配合物合成路线第74-75页
        4.3.2 配体FBPIP的合成与表征第75页
        4.3.3 [Ir(ppy)_2(FBPIP)]PF_6(Ir-1)的合成第75页
    4.4 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的检测方法第75-76页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6-84页
        4.5.1 体外细胞毒性第76页
        4.5.2 细胞凋亡检测第76-78页
        4.5.3 ROS结果分析第78-79页
        4.5.4 线粒体膜电位结果分析第79-80页
        4.5.5 细胞侵袭实验第80-81页
        4.5.6 细胞自噬检测结果第81-82页
        4.5.7 细胞周期检测第82-83页
        4.5.8 凋亡蛋白表达第83-84页
    4.6 小结第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第五章 多吡啶钌(Ⅱ)配合物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第87-101页
    5.1 引言第87-88页
    5.2 实验材料第88-89页
        5.2.1 实验试剂第88页
        5.2.2 实验仪器第88-89页
    5.3 配合物的合成第89-93页
        5.3.1 配体及配合物合成路线第89页
        5.3.2 配体BTCP的合成与表征第89页
        5.3.3 Cis-[Ru(dmb)_2Cl_2]·2H_2O的合成第89页
        5.3.4 Cis-[Ru(bpy)_2Cl_2]·2H_2O的合成第89页
        5.3.5 Cis-[Ru(ttbpy)_2Cl_2]·2H_2O的合成第89-90页
        5.3.6 Cis-[Ru(phen)_2Cl_2]·2H_2O的合成第90页
        5.3.7 Cis-[Ru(dmp)_2Cl_2]·2H_2O的合成第90页
        5.3.8 [Ru(dmb)_2(BTCP)](PF_6)_2(1)的合成第90页
        5.3.9 [Ru(bpy)_2(BTCP)](PF_6)_2(2)的合成第90-91页
        5.3.10 [Ru(ttbpy)_2(BTCP)](PF_6)_2(3)的合成第91-92页
        5.3.11 [Ru(phen)_2(BTCP)](PF_6)_2(4)的合成第92页
        5.3.12 [Ru(dmp)_2(BTCP)](PF_6)_2(5)的合成第92-93页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3-98页
        5.4.1 体外细胞毒性第93页
        5.4.2 AO/EB染色实验第93-94页
        5.4.3 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第94-95页
        5.4.4 ROS检测第95-96页
        5.4.5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第96页
        5.4.6 细胞周期检测第96-97页
        5.4.7 细胞侵袭实验第97-98页
        5.4.8 Western Blot实验分析第98页
    5.5 小结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1页
总结第101-102页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木香总倍半萜内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场强化辅助多相体系萃取分离鬼箭羽中有效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