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1页 |
1.1 脂肪酶的简介 | 第10-18页 |
1.1.1 脂肪酶的来源 | 第10-11页 |
1.1.2 脂肪酶的分类 | 第11-12页 |
1.1.3 脂肪酶的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1.1.4 脂肪酶的结构 | 第13-14页 |
1.1.5 脂肪酶的催化机制 | 第14-16页 |
1.1.6 脂肪酶的应用 | 第16-18页 |
1.2 体外定向进化简介 | 第18-19页 |
1.3 固定化技术简介 | 第19-20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页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新型脂肪酶基因LIP906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1-33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材料 | 第21页 |
2.2.1 数据来源 | 第21页 |
2.2.2 实验硬件及软件 | 第21页 |
2.3 方法 | 第21-22页 |
2.3.1 Lip906一级结构分析 | 第21-22页 |
2.3.2 Lip906二级结构分析 | 第22页 |
2.3.3 模建、蛋白质表面静电构象和模建结果评价分析方法 | 第22页 |
2.4 结果 | 第22-30页 |
2.4.1 Lip906一级结构分析 | 第22-23页 |
2.4.2 Lip906的亲/疏水性分析 | 第23-24页 |
2.4.3 Lip906的基本特性预测分析 | 第24页 |
2.4.4 Lip906二级结构的预测 | 第24-25页 |
2.4.5 Lip906的特殊卷曲螺旋预测 | 第25-26页 |
2.4.6 Lip906的模体预测 | 第26-27页 |
2.4.7 Lip906的PEST序列预测 | 第27页 |
2.4.8 利用phyre2同源建模法对Lip906进行三级结构分析 | 第27-28页 |
2.4.9 Lip906表面电位预测 | 第28-29页 |
2.4.10 Lip906的可及性分析 | 第29页 |
2.4.11 Lip906的Ramachandran图分析 | 第29-30页 |
2.5 讨论 | 第30-32页 |
2.6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脂肪酶基因LIP906的定向进化研究 | 第33-59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材料 | 第33-38页 |
3.2.1 菌株和质粒 | 第33-34页 |
3.2.2 工具酶、试剂盒及抗生素 | 第34页 |
3.2.3 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3.2.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5-36页 |
3.2.5 相关培养基的配制 | 第36页 |
3.2.6 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36-3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8-45页 |
3.3.1 脂肪酶基因lip906的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38页 |
3.3.2 第一轮突变模板的制备 | 第38-39页 |
3.3.3 易错PCR扩增脂肪酶Lip906基因 | 第39页 |
3.3.4 PCR产物和载体的双酶切、回收 | 第39-40页 |
3.3.5 脂肪酶Lip906基因与载体连接 | 第40页 |
3.3.6 连接产物的回收纯化 | 第40-41页 |
3.3.7 连接产物的电击转化 | 第41页 |
3.3.8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41页 |
3.3.9 随机突变文库的筛选 | 第41-42页 |
3.3.10 第二轮随机突变 | 第42页 |
3.3.11 脂肪酶的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3.3.12 突变酶酶学性质研究 | 第43-45页 |
3.3.13 突变酶三维结构预测及突变位点分析 | 第45页 |
3.4 结果 | 第45-55页 |
3.4.1 脂肪酶Lip906的定向进化实验设计 | 第46页 |
3.4.2 脂肪酶基因Lip906的克隆 | 第46-47页 |
3.4.3 高活性脂肪酶突变子的初筛 | 第47-48页 |
3.4.4 高活性脂肪酶突变子的复筛 | 第48-49页 |
3.4.5 突变子脂肪酶基因的序列测序 | 第49页 |
3.4.6 突变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49-55页 |
3.5 讨论 | 第55-57页 |
3.6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固定化突变脂肪酶的制备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 第59-76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材料 | 第59-60页 |
4.2.1 菌株 | 第59页 |
4.2.2 生化试剂 | 第59页 |
4.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59-60页 |
4.2.4 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60页 |
4.2.5 相关培养基的配制 | 第6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0-65页 |
4.3.1 突变脂肪酶粗酶液的制备 | 第60页 |
4.3.2 突变脂肪酶酶活的测定方法 | 第60页 |
4.3.3 固定化突变酶酶活回收率的测定 | 第60-61页 |
4.3.4 固定化突变脂肪酶的制备 | 第61-63页 |
4.3.5 固定化突变脂肪酶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63-64页 |
4.3.6 固定化突变脂肪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64-65页 |
4.4 结果 | 第65-73页 |
4.4.1 固定化载体材料的选择 | 第65-66页 |
4.4.2 固定化突变脂肪酶Lip5-D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66-69页 |
4.4.3 固定化突变酶Lip5-D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69-73页 |
4.5 讨论 | 第73-75页 |
4.6 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总结 | 第76-77页 |
5.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82-8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