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1.3.2 系统分析法 | 第13页 |
1.4 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1 研究重难点 | 第13页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大学生劳动教育相关概述 | 第14-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2.1.1 劳动 | 第14页 |
2.1.2 劳动教育 | 第14-15页 |
2.1.3 大学生劳动教育 | 第15-16页 |
2.2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 | 第16-17页 |
2.2.1 劳动观念 | 第16页 |
2.2.2 劳动精神 | 第16页 |
2.2.3 劳动习惯 | 第16-17页 |
2.2.4 劳动技能 | 第17页 |
2.3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 第17-20页 |
2.3.1 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3.2 劳动教育的政策依据 | 第19-20页 |
2.4 大学生劳动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 第20-24页 |
2.4.1 劳动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 第20-21页 |
2.4.2 劳动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 第21-24页 |
3 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 | 第24-32页 |
3.1 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德育的促进 | 第24-27页 |
3.1.1 劳动教育对道德认识的培养 | 第24-25页 |
3.1.2 劳动教育对道德情感的培养 | 第25-26页 |
3.1.3 劳动教育对道德意志的培养 | 第26页 |
3.1.4 劳动教育对道德行为的培养 | 第26-27页 |
3.2 劳动教育对大学生智育的促进 | 第27-28页 |
3.2.1 劳动教育有益于促进智力发展 | 第27-28页 |
3.2.2 劳动教育有益于激发学习兴趣 | 第28页 |
3.3 劳动教育对大学生体育的促进 | 第28-29页 |
3.3.1 培养健康体魄、手脑协调能力 | 第28-29页 |
3.3.2 培养心理调适能力 | 第29页 |
3.4 劳动教育对大学生美育的促进 | 第29-32页 |
3.4.1 发现美:提高美的认知 | 第30页 |
3.4.2 感受美:陶冶美的情操 | 第30页 |
3.4.3 创造美:深化美的感悟 | 第30-31页 |
3.4.4 传播美:收获美的真谛 | 第31-32页 |
4 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4.1 观念方面:轻视劳动教育 | 第32-34页 |
4.1.1 传统观念影响 | 第32页 |
4.1.2 社会环境影响 | 第32-34页 |
4.2 实行方面:滥用劳动教育 | 第34-35页 |
4.2.1 劳动教育被误用为惩戒手段 | 第34页 |
4.2.2 劳动教育被误用为利益工具 | 第34-35页 |
4.3 教育方面:劳动教育边缘化片面化 | 第35-36页 |
4.3.1 劳动课程缺乏,劳动教育边缘化 | 第35-36页 |
4.3.2 劳动教育片面化,忽视内在育人性 | 第36页 |
4.4 体制方面:无健全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 第36-38页 |
4.4.1 缺乏健全的高校劳动管理体制 | 第36-37页 |
4.4.2 缺乏健全的劳动教育考核体制 | 第37-38页 |
5 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 第38-44页 |
5.1 树立高校劳动教育的理念 | 第38-39页 |
5.1.1 确立重视劳动教育的教学理念 | 第38页 |
5.1.2 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目标 | 第38-39页 |
5.2 完善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 | 第39-40页 |
5.2.1 劳动教育设置为必修课程 | 第39-40页 |
5.2.2 专业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 | 第40页 |
5.3 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 | 第40-41页 |
5.3.1 校内日常运行对劳动教育的渗透 | 第40-41页 |
5.3.2 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 | 第41页 |
5.4 健全高校劳动教育的机制 | 第41-44页 |
5.4.1 健全劳动教育的科学管理机制 | 第41-42页 |
5.4.2 健全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