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概述第10-12页
        1.2.1 国内研究概述第10-11页
        1.2.2 国外研究概述第11-12页
    1.3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第12-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页
        1.3.2 创新之处第12-14页
2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概述第14-22页
    2.1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背景第14-15页
    2.2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第15-17页
        2.2.1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真实存在于自然界中第15页
        2.2.2 自然界具有属人的属性第15-16页
        2.2.3 自然规律指导人类实践第16-17页
        2.2.4 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代替第17页
    2.3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特征第17-22页
        2.3.1 唯物性第17-18页
        2.3.2 实践性第18-19页
        2.3.3 整体性第19-20页
        2.3.4 批判性第20-22页
3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发展历程第22-36页
    3.1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初始萌芽第22-26页
        3.1.1 科学布局水利发展、大力治理水利污染第22-23页
        3.1.2 客观规划林业资源、倡导义务植树造林第23-24页
        3.1.3 合理调控人口生育、提倡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第24-26页
    3.2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系统发展第26-29页
        3.2.1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27页
        3.2.2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制定第27-28页
        3.2.3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促自然和谐第28-29页
    3.3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理念深化第29-32页
        3.3.1 明确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地位第29-30页
        3.3.2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第30-31页
        3.3.3 构建节约型友好型社会第31-32页
    3.4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趋于完善第32-36页
        3.4.1 生态兴则文明兴第32-33页
        3.4.2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第33-34页
        3.4.3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保驾护航第34-36页
4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意义第36-40页
    4.1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和发展第36-37页
    4.2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第37-40页
5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新中国第40-48页
    5.1 加大农村生态建设投入,建立循环农业生产体系第40-42页
    5.2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构建现代生态文明城市第42-43页
    5.3 科学合理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民生态文明意识第43-44页
    5.4 完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健全生态文明管理体制第44-45页
    5.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第45-48页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发展路径探究--以天津市东丽区某村为例
下一篇:政府危机管理及其对政治稳定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