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初中生道德伪善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道德伪善第9-17页
        1.1.1 道德伪善的概念界定第9-10页
        1.1.2 道德伪善的理论解释第10-14页
        1.1.3 道德伪善的影响因素第14-16页
        1.1.4 道德伪善的实证研究方式第16-17页
        1.1.5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17页
    1.2 他人在场与社会距离第17-18页
    1.3 道德标准与自我意识水平第18-19页
    1.4 社会公平准则与公平性认知启动第19-20页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20-23页
    2.1 问题的提出第20-21页
    2.2 研究意义第21-22页
    2.3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22-23页
第三章 预实验第23-26页
    3.1 实验方法第23-24页
        3.1.1 研究目的第23页
        3.1.2 被试第23页
        3.1.3 材料与仪器第23页
        3.1.4 实验设计与程序第23-24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4-26页
第四章 初中生道德伪善的实验研究第26-37页
    4.1 实验一不同社会距离他人在场对初中生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第26-30页
        4.1.1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26页
        4.1.2 研究方法第26-27页
        4.1.3 结果与分析第27-29页
        4.1.4 讨论第29-30页
    4.2 实验二评价启动对初中生人际道德伪善的影响第30-37页
        4.2.1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30页
        4.2.2 研究方法第30-32页
        4.2.3 结果与分析第32-35页
        4.2.4 讨论第35-37页
第五章 总讨论第37-42页
    5.1 社会距离及公平评价启动对道德伪善的影响第37-38页
    5.2 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第38-39页
    5.3 研究对道德教育的影响第39-40页
    5.4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第40-42页
第六章 结论第42-43页
附录第43-48页
    附录 1第43页
    附录 2第43-44页
    附录 3第44-45页
    附录 4第45-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造力与谎言行为的关系初探
下一篇:关心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