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论文选题的目的 | 第9-10页 |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版权贸易的概念 | 第11-12页 |
1.2.2 全球性法律保护体系 | 第12页 |
1.2.3 各国国内法律保护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国际版权贸易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 国际版权贸易的内涵 | 第15-17页 |
2.1.1 国际版权贸易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国际版权贸易的基本元素 | 第15-16页 |
2.1.3 国际版权贸易的基本原则 | 第16-17页 |
2.2 版权贸易的方式 | 第17-19页 |
2.2.1 版权转让贸易 | 第17-18页 |
2.2.2 版权许可贸易 | 第18页 |
2.2.3 版权贸易中的代理 | 第18-19页 |
2.3 国际版权贸易的特征、条件和意义 | 第19-22页 |
2.3.1 国际版权贸易的特征 | 第19-20页 |
2.3.2 国际版权贸易开展的条件 | 第20页 |
2.3.3 国际版权贸易的意义 | 第20-22页 |
第3章 国际版权贸易法制体系及比较借鉴 | 第22-30页 |
3.1 国际性公约 | 第22-24页 |
3.1.1 《伯尔尼公约》——国际版权贸易的法律基石 | 第22-23页 |
3.1.2 《世界版权公约》——过渡性的国际版权公约 | 第23页 |
3.1.3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国际版权贸易的新纪元 | 第23-24页 |
3.2 各国的国内法保护 | 第24-25页 |
3.2.1 英国的国内法保护 | 第24页 |
3.2.2 美国的国内法保护 | 第24-25页 |
3.2.3 法国的国内法保护 | 第25页 |
3.2.4 日本的国内法保护 | 第25页 |
3.3 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 | 第25-27页 |
3.3.1 国际版权贸易过程中的法律冲突 | 第26页 |
3.3.2 国际版权贸易过程中的法律适用 | 第26-27页 |
3.4 各国版权贸易法制比较分析及借鉴 | 第27-30页 |
3.4.1 比较分析 | 第27-28页 |
3.4.2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8-30页 |
第4章 我国的国际版权贸易法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30-43页 |
4.1 我国国际版权贸易法制现状 | 第30-40页 |
4.1.1 我国国际版权贸易现状 | 第30-36页 |
4.1.2 我国国际版权贸易的法制环境 | 第36-40页 |
4.2 我国国际版权贸易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4.2.1 我国涉外版权保护法制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4.2.2 我国涉外版权贸易管理法制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第5章 我国国际版权贸易法制建设展望 | 第43-55页 |
5.1 国际版权贸易法律保护的意义 | 第43-45页 |
5.1.1 维护涉外版权贸易市场秩序 | 第43-44页 |
5.1.2 实现版权贸易形式蓬勃发展 | 第44页 |
5.1.3 实现涉外版权贸易的管理法制化 | 第44-45页 |
5.2 我国国际版权贸易法制建设的具体措施 | 第45-55页 |
5.2.1 外在——顺应国际版权贸易法制建设的发展趋势 | 第45-48页 |
5.2.2 内在——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版权贸易法制体系 | 第48-52页 |
5.2.3 桥梁——规范国际版权贸易合同 | 第52-5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5-57页 |
6.1 从外在顺应国际趋势 | 第55页 |
6.2 从内在完善自身法律体制 | 第55页 |
6.3 以贸易合同桥梁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