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科学研究事业论文

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江浙沪三省市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0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页
    1.4 研究框架第12-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26页
    2.1 创新政策的理论概述第14-19页
        2.1.1 创新政策的概念内涵第14-15页
        2.1.2 创新政策的理论基础第15-16页
        2.1.3 创新政策的分类体系第16-17页
        2.1.4 创新政策的内容主体第17-19页
    2.2 创新政策的评价第19-23页
        2.2.1 创新政策的评价过程第20-21页
        2.2.2 创新政策的评价维度第21-23页
        2.2.3 创新政策的评价方法第23页
    2.3 创新政策内容的量化方法第23-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6-39页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的和原则第26-27页
        3.1.1 构建目的第26页
        3.1.2 构建原则第26-27页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7-28页
    3.3 评价指标的测量第28-31页
        3.3.1 创新政策强度的测量第28-29页
        3.3.2 创新政策完善度的测量第29-30页
        3.3.3 创新政策协同度的测量第30-31页
    3.4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第31-37页
        3.4.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31页
        3.4.2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第31-34页
        3.4.3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第34-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4 区域创新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以江浙沪三省市为例第39-76页
    4.1 江浙沪三省市创新政策的收集、量化及编码第39-45页
        4.1.1 创新政策的收集第39-41页
        4.1.2 创新政策的量化第41-44页
        4.1.3 创新政策的编码第44-45页
    4.2 江浙沪三省市创新政策评价指标的计算第45-52页
        4.2.1 浙江省创新政策评价指标的计算第45-49页
        4.2.2 江苏省创新政策评价指标的计算第49-50页
        4.2.3 上海市创新政策评价指标的计算第50-52页
    4.3 各省市内创新政策评价结果分析第52-67页
        4.3.1 浙江省创新政策评价结果分析第52-57页
        4.3.2 江苏省创新政策评价结果分析第57-62页
        4.3.3 上海市创新政策评价结果分析第62-67页
    4.4 省市间创新政策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第67-73页
        4.4.1 创新政策评价总结果对比分析第67-69页
        4.4.2 创新政策强度对比分析第69-70页
        4.4.3 创新政策完善度对比分析第70-72页
        4.4.4 创新政策协同度对比分析第72-73页
    4.5 应用启示第73-76页
5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76-79页
    5.1 研究结论第76-77页
    5.2 创新点第77-78页
    5.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附录1第84-90页
附录2第90-93页
附录3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费者自我概念一致性对品牌钟爱的影响--调节聚焦的调节作用研究
下一篇:游客自我概念与乡村旅游动机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