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1页
第1章 刑事和解相关理论概述第11-19页
    1.1 刑事和解概念及缘起第11-12页
        1.1.1 刑事和解概念厘定第11页
        1.1.2 刑事和解制度的缘起第11-12页
    1.2 刑事和解的意义第12-15页
        1.2.1 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第13页
        1.2.2 有利于弥补被害人受损利益第13-14页
        1.2.3 节约司法资源第14-15页
        1.2.4 有助于被告人改过自新第15页
    1.3 刑事和解的原则第15-19页
        1.3.1 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得适用原则第16页
        1.3.2 自愿原则第16-17页
        1.3.3 公共利益保护原则第17页
        1.3.4 有限和解原则第17-18页
        1.3.5 不加重处罚原则第18-19页
第2章 我国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现状分析第19-33页
    2.1 我国刑事和解适用范围之实证考察第19-25页
        2.1.1 制度归纳第19-22页
        2.1.2 有关数据统计第22-25页
    2.2 对适用范围现状的评析第25-29页
        2.2.1 轻罪为主,重罪为辅第25-26页
        2.2.2 以私法益为主,兼顾公私混合法益第26-27页
        2.2.3 特定情形犯罪适用和解得到有限承认第27-28页
        2.2.4 基本能达到服判息诉效果第28-29页
    2.3 当前刑事和解制度适用范围存在的弊端第29-33页
        2.3.1 “因民间纠纷引起”的争论第29页
        2.3.2 重罪案件被害人难以获得有效赔偿第29-30页
        2.3.3 侵犯公私混合法益案件被害人难以获得有效赔偿第30-31页
        2.3.4 特殊群体案件不加区分不符合实践经验和人文关怀理念第31-32页
        2.3.5 适用范围的狭窄抹杀了很多被害人寻求救济的机会第32页
        2.3.6 容易诱导“刑事私了”第32-33页
第3章 完善刑事和解制度适用范围的建议第33-41页
    3.1 借鉴国外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有益经验第33-34页
        3.1.1 只适用轻罪的国家第33页
        3.1.2 轻罪、重罪均适用的国家第33-34页
    3.2 界定刑事和解案件范围之标准第34-37页
        3.2.1 犯罪客体——划定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首要标尺第34-35页
        3.2.2 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第35-37页
    3.3 完善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的建议第37-41页
        3.3.1 删除“因民间纠纷引起”第37页
        3.3.2 故意的重罪案件应该附条件被纳入第37-39页
        3.3.3 公私混合法益案件应该被纳入第39页
        3.3.4 完善禁止适用的案件范围第39-41页
第4章 结语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代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公安行政法律规范冲突及其适用规则研究--以公安行政处罚为例